得寸得尺简介
得寸得尺的意思
解释:
《战国策·秦策三》:“王不如远交而近攻,得寸则王之寸,得尺亦王之尺也。”谓或多或少皆有所得。后亦谓能得多少就得多少。
出处:
《战国策·秦策三》:“王不如远交而近攻,得寸则王之寸,得尺亦王之尺也。”
语法:
得寸得尺作谓语、宾语;指能得多少就得多少。
示例:
惟须认定主见,中外一意,合力坚持,得寸得尺,相机筹办,必可循序就范。清·薛福成《通筹南洋各岛添设领事官保护华民疏》
得寸得尺的近反义词
- 近义词
- 得尺得寸
得寸得尺相关词语
- 1 红得发紫
- 形容一个人走红,受重视到了过分的程度出处:靳凡《公开的情书》:“她仗着出身好,业务好,红得发紫。”语法:红得发紫作谓语、定语;形容名人。示例:季羡林《为胡适说几句话》:“来观察、了解胡适这样一个当时在学术界和政界都红得发紫的大人物。”
- 2 悠然自得
- 悠然:安闲舒适的样子;自得:内心得意而舒适。形容态度悠闲;心情舒适。出处:《晋书 隐逸传 杨柯》:“常食粗饮水,衣褐缊袍,人不堪其忧,而柯悠然自得。”语法:悠然自得偏正式;作定语、状语、补语;含褒义。示例: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鬓之间,皆有喜色。”
- 3 各得其所
- 原指各人都得到满足。后指每个人或事物都得到恰当的位置或安排。出处:《周易 系辞下》:“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语法:各得其所动宾式;作谓语;指各人都得到满足。示例:全国人民都要有说话的机会,都要有衣穿,有饭吃,有事做,有书读,总之是要各得其所。(《毛泽东选集 在陕甘宁边区参议会的演说》)
- 4 气得志满
- 形容春风得意,心满意足的样子。出处:唐·韩愈《荆潭唱和诗序》:“是故文章之作,恒发于羁旅草野,至若王公贵人,气得志满,非性能而好之则不暇以为。”语法:气得志满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为人。
- 5 一人得道,鸡犬飞升
- 比喻一个人做了官,和他有关系的人也都跟着沾光出处:鲁迅《二心集·张资平氏的“小说学”》:“但作者一转方向,则一人得道,鸡犬飞升,何况神仙的遗蜕呢。”语法:一人得道,鸡犬飞升作宾语、分句;用于人事关系。
- 6 有尺水行尺船
- 有一尺深的水就能行驶一尺深的水所能承载的船。指量力而行。比喻有多少力量做多少事出处: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65回:“我且‘有尺水行尺船’,等什么鹰神再来,我再做道理。”语法:有尺水行尺船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处事。示例:我们都明白有尺水行尺船,不会乱来的
- 7 自以为得计
- 得计:计谋得逞。自以为计谋很对很好了(含贬义)。出处: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此宜禽兽夷狄所不忍为,而其人自视以为得计,闻子厚之风,亦可以少愧矣。”语法:自以为得计作谓语;指自以为是。示例:却说魏延烧断栈道,屯兵南谷,把住隘口,自以为得计;不想杨仪、姜维星夜引兵抄到南谷之后。(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百五回)
- 8 尺蚓穿堤,能漂一邑
- 蚯蚓虽小,但它把堤岸穿透了,就能把整个城市淹没。比喻不注意小的事故,就会引起大祸。出处:北齐·刘昼《刘子新论·慎隙》:“尺吲穿堤,能漂一邑;寸烟汇穴,致毁千室。”
- 9 不得已而用之
- 用:使用。没有办法,只好采用这个办法出处:《六韬 文韬兵道》:“圣王号兵为凶器,不得已而用之。”语法:不得已而用之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示例:且兵者凶器,不得已而用之。宋·孔平仲《续世说·直谏》
- 10 寸阴可惜
- 寸阴:指短暂的时间;惜:爱惜。一寸光阴也应当爱惜。形容时间极其宝贵出处:清·朱彝尊《朱翁六十寿序》:“人生世上,寸阴可惜,岂可晷刻偷安耶!”语法:寸阴可惜作谓语、定语;形容时间极其宝贵。
- 11 寸有所长
- 寸比尺短,但用于更短处即显其长。比喻平平常常的人或事物,也会有他的长处。出处:战国 楚 屈原《卜居》:“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语法:寸有所长作宾语、定语;比喻平平常常的人或事物。示例:西汉·司马迁《史记·白起王翦列传赞》:“鄙语曰:‘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白起料敌合变,出奇无穷。”
- 12 一得之见
- 一点点肤浅的见解。表示谦虚。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淮阴侯列传》:“广武君曰:‘臣闻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语法:一得之见偏正式;作宾语;用于书面语。示例:本书所谈的,不过是自己在学习和写作过程中的一得之见,不一定很正确。(秦牧《艺海拾贝 新版前记》)
- 13 咫尺千里
- 比喻距离虽近,但很难相见,象是远在天边一样。出处:唐 鱼玄机《隔汉江寄子安》:“含情咫尺千里,况听家家远砧。”语法:咫尺千里紧缩式;作主语、谓语、宾语;形容事物内容丰富。示例:宋·苏轼《何公桥》:“维水之害,咫尺千里。”
- 14 不得已而为之
- 没有办法,只能这样做。出处:宋·辛弃疾《九议》:“岁币郊祀之费,是不得已而为之者。”语法:不得已而为之作谓语;用于被迫。示例:清·贪梦道人《彭公案》第15回:“好一个不敢怨恨,你也是不得已而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