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然自得简介
悠然自得的意思
解释:
悠然:安闲舒适的样子;自得:内心得意而舒适。形容态度悠闲;心情舒适。
出处:
《晋书 隐逸传 杨柯》:“常食粗饮水,衣褐缊袍,人不堪其忧,而柯悠然自得。”
语法:
悠然自得偏正式;作定语、状语、补语;含褒义。
示例:
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鬓之间,皆有喜色。”
成语造句
- 1.人活着愉快,就得少烦恼;要少烦恼,心胸就得阔大一些,宽广一些,学会宽恕自己和容忍别人,这就叫做宽舒人生。本来,生活就应该从容不迫,悠然自得。
- 2.请明白老师让你造句的用意。造句是为了让你更深刻体会词语的用法。不同的语境应当运用不同的词汇(近义词的区分)……造这种万能句子,只能算投机取巧,为了完成作业而完成作业。造句的目的没有达到,偷工减料,不如不造。浪费纸币浪费时间。
- 3.他们正悠然自得地在玩扑克。
- 4.几位老人在公园的座椅上晒着太阳,悠然自得。
- 5.我走到天鹅的水池前,天鹅仍然呆若木鸡,只有翅膀悠闲地摇来摇去。
- 6.爷爷退休后的日子过得悠然自得。
英语翻译
- 英语:
be careful and content
悠然自得相关词语
- 1 了然无闻
- 了然;完全。完全没有听见。
- 2 悲不自胜
- 胜:经受得住。悲伤得使自己经受不住了。形容伤感至极;情难自禁。出处:汉 荀悦《汉纪 平帝纪》:“太后因号泣而言,左右莫不垂涕,舜悲不自胜。”语法:悲不自胜补充式;作谓语、补语;形容伤感至极,情难自禁。示例:是年冬初,丽人无故,忽潸然泪下,悲不自胜,怪而问之,初则隐忍弗言,继则举声大恸。(明 李昌祺《剪灯余话 秋夕访琵琶亭记》)
- 3 杂然相许
- 杂然:纷纷地;许:赞同。纷纷地表示赞成出处:战国·郑·列御寇《列子·汤问》:“北山愚公……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语法:杂然相许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4 各得其所
- 原指各人都得到满足。后指每个人或事物都得到恰当的位置或安排。出处:《周易 系辞下》:“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语法:各得其所动宾式;作谓语;指各人都得到满足。示例:全国人民都要有说话的机会,都要有衣穿,有饭吃,有事做,有书读,总之是要各得其所。(《毛泽东选集 在陕甘宁边区参议会的演说》)
- 5 意兴索然
- 索然:全无,空尽。兴致全无。形容一点兴致也没有。亦作“兴致索然”。出处:《东周列国志》第七十一回:“景公意兴索然。左右问曰:‘将回宫乎?’景公曰:‘可移於梁邱大夫之家。’”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仙人岛》:“绿云顾父曰:“圣人无字门人者,‘孝哉……’一句,即是人言。”王闻之,意兴索然。”语法:意兴索然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处事。示例:不到两个时辰,我的意兴早已索然,颇悔此来为多事了。鲁迅《彷徨 在酒楼上》
- 6 气得志满
- 形容春风得意,心满意足的样子。出处:唐·韩愈《荆潭唱和诗序》:“是故文章之作,恒发于羁旅草野,至若王公贵人,气得志满,非性能而好之则不暇以为。”语法:气得志满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为人。
- 7 自视不明
- 自视:单靠自己眼睛看事物;不明:看不清楚。指单靠自己眼睛看事物则看不清楚出处:春秋·楚·李耳《老子·道经》第24章:“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语法:自视不明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8 一人得道,鸡犬飞升
- 比喻一个人做了官,和他有关系的人也都跟着沾光出处:鲁迅《二心集·张资平氏的“小说学”》:“但作者一转方向,则一人得道,鸡犬飞升,何况神仙的遗蜕呢。”语法:一人得道,鸡犬飞升作宾语、分句;用于人事关系。
- 9 自恃其才
- 侍:依赖;其:他的。自己仗着有才能。形容高傲,自负出处: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12卷:“他也自恃其才,没有一个人看得入眼,所以缙绅之门,绝不去走,文字之交,也没有人。”语法:自恃其才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 10 自私自利
- 只为自己打算;只顾自己利益。形容私心重。出处:宋 程颐《二程语录》:“然要卒归乎自私自利之规模。”语法:自私自利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定语;含贬义。示例:我么?你问我么?我是自私自利的个人主义者!(柔石《二月》二)
- 11 愀然无乐
- 愀然:忧愁的样子。脸上忧愁严肃,心中不愉快。出处:《荀子修身》:“见不善,愀然必以自省也。”
- 12 反身自问
- 见“反躬自问”。出处:清·戴名世《程孝子传》:“呜呼!人孰不有母,读孝子之事,反身自问,竟何如哉!”语法:反身自问作谓语、宾语;用于人严于律己。
- 13 恍然大悟
- 恍然:猛然醒悟的样子;悟:理解、明白。指忽然一下子明白;觉悟过来。出处: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第五卷:“简蒙指教,豁然大悟。”语法:恍然大悟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人对某事突然明白。示例:袁太守和庄太守听了,方才恍然大悟,彼此相视而笑。(清 张春帆《宦海》第十七回)
- 14 无为自化
- 谓无为而治。语本《老子》:“我无为而民自化。”出处:语出《老子》:“我无为而民自化。”语法:无为自化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示例:西汉·司马迁《史记·老子韩非列传》:“李耳无为自化,清静自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