闳言高论简介
闳言高论的意思
解释:
见“闳言崇议”。
出处:
宋·欧阳修《代人上王枢密求先集序书》:“故其间钜人硕德闳言高论流铄前后者,恃其所载之在文也。”
语法:
闳言高论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人的观点等。
闳言高论的近反义词
- 近义词
- 闳言崇议
闳言高论相关词语
- 1 默默无言
- 不声不响,闭口无言。出处:元·无名氏《连环计》第二折:“忧的我神思竭,默默无言;愁的我魂胆丧,兢兢打战。”语法:默默无言作谓语、宾语;指沉默不说话。示例:蔡东藩《五代史演义》第五回:“十分怒气,消了九分,反做了默默无言的木偶。”
- 2 中冓之言
- 中冓:内室。内室的私房话。也指有伤风化的丑话。出处:《诗经·鄘风·墙有茨》:“中冓之言,不可道也。”《汉书·济川王明传》:“不窥人闺门之私,听闻中冓之言。”语法:中冓之言作主语、宾语;指私房话。示例:东汉·班固《汉书·文三王传》:“不窥人闺门之私,听闻中冓之言。”
- 3 言之不文,行之不远
- 文章没有文采,就不能流传很远。同“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出处:宋 陆游《严州到任谢王丞相启》:“黼黻圣猷,谓言之不文则行之不远;甄陶士类,每舍其所短而取其所长。“语法:言之不文,行之不远作宾语、分句;用于劝诫人。
- 4 访论稽古
- 探求讨论古代的言论和典实出处:汉·赵歧《孟子题辞》:“矜我劬瘁,睠我皓首,访论稽古,慰以大道。”语法:访论稽古作谓语、宾语;多用于考古。示例:考古工作者经常访论稽古
- 5 言笑自若
- 谈笑如常,十分镇定。出处:《三国志·蜀志·关羽传》:“时羽适请诸将饮食相对,臂血流离,盈于盘器,而羽割灸引酒,言笑自若。”宋·欧阳修《泷冈阡表》:“其后修贬夷陵,太夫人言笑自若。”语法:言笑自若作谓语、状语;指人遇事镇定。示例:祭毕,即除去孝服,沐浴薰香,浓妆艳裹,言笑自若。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八回
- 6 高不凑低不就
- 犹言高不成低不就。出处:《初刻拍案惊奇》卷九:“其间也就说过几家亲事,高不凑低不就,一家也不曾成得。”示例:[丑]问:我偌大这个身子,却缘何高不凑低不就,落落度度的。先生,你看我该作什么勾当,拣什么最便宜与我做工?明 陈与郊《义犬》第一出
- 7 诛心之论
- 诛:惩罚。指不问罪行,只根据其用心以认定罪状。也指揭穿动机的评论。出处: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90回:“那时他虽满嘴只说未将剪子带来,其实只想以手代剪。这个‘撕’字乃诛心之论,如何不切!”语法:诛心之论偏正式;作宾语;指揭穿别人动机的批评和深刻的评论。示例:你那里晓得,那时他虽满嘴只说未将剪子带来,其实只想以手代剪。这个“撕”字乃诛心之论,如何不切!(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九十回)
- 8 过耳之言
- 听来的传言不值得认真对待出处:《西游记》
- 9 高凤自秽
- 东汉高凤,字文通,执志不仕,太守连召请,恐不得免,自言本巫家,不应为吏,又诈与寡嫂讼田,遂不仕。后用为自诬之典。
- 10 格杀不论
- 格:打;格杀:打死;不论:不论罪。指把拒捕、行凶或违反禁令的人当场打死而不以杀人论罪。出处:《后汉书·刘盆子传》:“皆可格杀。”语法:格杀不论作谓语;指可将拒捕的人当场打死。示例:高阳《胡雪岩全传·红顶商人》:“王履谦便下令包围活捉,格杀不论。”
- 11 仁言利博
- 博:多,广。指有仁德的人说一句话,别人就能得到很大的好处。出处:先秦 左丘明《左传 昭公三年》:“仁人之言,其利博哉!晏子一言而齐侯省刑。”语法:仁言利博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 12 清风高节
- 喻人品格纯洁,节操高尚。出处:唐·牟融《题赵友》诗:“我有清风高节在,知君不负岁寒交。”语法:清风高节作宾语、定语;指人的节操。示例:清·戴名世《序》:“其士大夫多崇礼让,敦实行,以清风高节,砥砺末俗。”
- 13 正言厉色
- 正:严正;厉:严厉;色:脸色。话语严正;态度严厉。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19回:“黛玉见他说的郑重,又且正言厉色,只当是真事。”语法:正言厉色联合式;作谓语、状语;含褒义。示例:黛玉见他说的郑重,又且正言厉色,只当是真事。(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十九回)
- 14 远举高飞
- 举:起飞。飞得又高又远。指摆脱困境,躲避到远方。比喻前程广大出处:清·钱彩《说岳全传》第一回:“我看令郎相貌魁梧,长大来必然前程万里,远举高飞,就取个‘飞’字为名,表字‘鹏举’,何如?”语法:远举高飞作谓语;指前程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