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偶擿裂简介
声偶擿裂的意思
解释:
文章的句子两两并列声调平仄相对
出处:
《苏氏文集序》
声偶擿裂相关词语
- 1 寂然无声
- 寂静没有声音。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1卷:“这些和尚是山野的人,收了这残盘剩饭,必然聚吃一番,不然,也要收拾家火,为何寂然无声?”语法:寂然无声偏正式;作状语;形容非常安静。示例:深夜,街上寂然无声,漆黑一片。
- 2 嘤鸣求友声
- 嘤:鸟鸣声。鸟儿在嘤嘤地鸣叫,寻求同伴的应声。比喻寻求志同道合的朋友。出处:《诗经·小雅·伐木》:“嘤其鸣矣,求其友声。相彼鸟矣,犹求友声;矧伊人矣,不求友生。”
- 3 独拍无声
- 一个巴掌拍不响。 比喻一个人力量单薄,难成大事。出处:人主之患,在莫之应。故曰一手独拍,虽疾无声。 《韩非子·功名》
- 4 偶语弃市
- 偶语:相对私语;弃市:在闹市执行死刑。指在暴政下,二人相对私语也会遭到杀身之祸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秦始皇本纪》:“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语法:偶语弃市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第80章注8:“这一时期,新疆变成了一个偶语弃市、到处监狱的恐怖世界。”
- 5 一口同声
- 犹一口同音。出处:清·刘鹗《老残游记》第六回:“因天时尚早,复到街上访问本府政绩,竟是一口同声说好。”语法:一口同声作谓语、定语;用于说话等。
- 6 余声三日
- 语出《列子·汤问》:“(韩娥)鬻歌假食,既去,而余音绕梁欐,三日不绝。”后因以“余声三日”形容乐声余韵无穷,不绝于耳。出处:语出《列子·汤问》:“(韩娥)鬻歌假食,既去,而余音绕梁欐,三日不绝。”语法:余声三日作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但令闻一曲,余声三日飞。北周·庾信《听歌一绝》
- 7 卜数只偶
- 屡次占卜,偶然应验。
- 8 郑卫之声
- 郑卫:春秋时的郑国和卫国。指春秋战国时郑、卫等国的民间音乐出处:汉·刘向《新序·杂事》:“寡人今日听郑卫之声,呕吟感伤,扬激楚之遗风。”语法:郑卫之声作宾语;指淫乐。
- 9 大声疾呼
- 疾:急。急切地大声呼喊;以引起注意或警觉。现多指就某一问题向社会发出了强烈的呼吁。出处:唐 韩愈《后十九日复上宰相书》:“行且不息,以蹈于穷饿之水火,其既危且亟矣,大其声而疾呼矣。”语法:大声疾呼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状语;指引起人们注意。示例:我们可以大声疾呼,而不要隐晦曲折,使人民大众不易看懂。(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 10 敛声匿迹
- 不声张,不露面。形容隐藏起来,不公开出现。出处:《解放日报》1944.8.18:“这样,识时务的就不得不敛声匿迹。”语法:敛声匿迹作谓语;指藏匿起来。
- 11 弦歌之声
- 弦歌:弦乐。弹琴和唱歌的声音。泛指教学活动出处:春秋·鲁·孔丘《论语·阳货》:“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语法:弦歌之声作宾语;用于教学。示例:郭沫若《洪波曲》第四章:“空地有时成为操场,有时成为戏场,差不多整天都有弦歌之声在浩荡地激扬着。”
- 12 佳偶自天成
- 佳偶:好的配偶;天成:天作之合。指天意安排的美满的婚姻出处:明·程登吉《幼学琼林》第二卷:“良缘由夙缔,佳偶自天成。”语法:佳偶自天成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周亮《悼程蕴秀女士并慰陈西溪先生》:“分明佳偶自天成,底事良缘吝半生。”
- 13 下气怡声
- 下气:态度恭顺:怡声:声音和悦。形容声音柔和,态度恭顺。出处:西汉 戴圣《礼记 内则》:“及所,下气怡声,问衣燠寒。”语法:下气怡声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形容声音柔和,态度恭顺。示例:韦君宜《似水流年·乘公路汽车旅行记》:“我走上前去,下气怡声提出我的要求,说明我的要求,说明我的情况。”
- 14 悄然无声
- 悄然:寂静无声的样子。静悄悄的,听不到一点声音。出处:唐 白居易《琵琶行》诗:“东舟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示例:二三十只皮鞋的交响曲,登时冲破巷里悄然无声的黑暗。(艾芜《咆哮的许家屯》)
大家在问
擿 字的笔顺写法
擿 字的笔顺怎么写
1、在汉语字典中“ 擿 ”字共有17画,笔顺写法是:横 竖钩 提 点 横 点 撇 竖 横折钩 横 竖 竖 横折 横 点 横折折撇 捺
2、擿的笔顺写法图解:
3、动画演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