溢于言表简介
溢于言表的意思
解释:
超出言语以外。指某种思想感情虽未说明却能使人体会出来。
出处:
明 朱舜水《答安东守约书三十首》:“来书十读,不忍释手,真挚之情,溢于言表。”
语法:
溢于言表偏正式;作谓语;含褒义。
示例:
陈残云《山谷风烟》第七章:“农民们互相传说,彼此相告,雀跃的欣喜的心情溢于言表。”
成语造句
- 1.你信中对我的关心和思念溢于言表,使我深受感动。
- 2.如鼠肚鸡肠、过街老鼠、鼠目寸光、獐头鼠目等等,无不带有极强的贬义,人们对鼠的憎恶之情溢于言表。
- 3.在数学竞赛中,他得了第一名,得意之情溢于言表。
- 4.八字吻合,久思成婚,实在欢喜,百年好合,千言万语,溢于言表,婚姻美满。
- 5.我的一个朋友外号叫词典,今天新买了双鞋子,说准备去远方漂泊,喜悦的心情溢于言表,我们都为他的决定感到高兴。
- 6.有的人喜怒哀乐常常溢于言表,这表明他们是多么的脆弱。他们常常怒发冲冠,使他人感到厌烦和恼火。他们的喜怒哀乐比眼球还敏感,只为自己着想,成了自己好恶的奴隶。
英语翻译
- 英语:
overflow of exaggerated praise
- 其他:
<德>etwas im Gesichtsausdruck zeigen<法>
溢于言表相关词语
- 1 人言可畏
- 言:指流言蜚语。人的流言蜚语是可怕的。出处:《诗经 郑风 将仲子》:“人之多言,亦可畏也。”语法:人言可畏主谓式;作分句、宾语;含贬义。示例:但是人言可畏,必定也要明明心;就是你不怕什么,难道我们老大死了,还当王八么?(清 李宝嘉《活地狱》第三十回)
- 2 名不正,言不顺
- 指名分不正或名实不符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子路》:“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语法:名不正,言不顺复句式;作宾语、定语;含贬义。示例:十之八九皆守之以僧,名不正,言不顺,莫此为甚。清·刘献廷《广阳杂记》第二卷
- 3 言听计行
- 同“言听计从”。出处:《新唐书·魏知古卢怀慎传赞》:“观玄宗开元时,厉精求治,元老魁旧,动所尊惮,故姚元崇、宋璟言听计行,力不难而功已成。”语法:言听计行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处事。
- 4 表面光
- 表面上光洁,形容虚有其表语法:表面光作谓语、宾语、定语;指人或物体。示例:这些伪劣产品只是表面光,一点不经用
- 5 发凡言例
- 发凡:揭示全书的通例。分类举例以说明书的体例出处:晋·杜预《序》:“其发凡以言例,皆经国之常制。”语法:发凡言例作宾语、定语;用于书本。
- 6 鸣于乔木
- 《诗·小雅·伐木》:“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后以“鸣于乔木”比喻仕进达于高位。出处:《诗·小雅·伐木》:“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迁于乔木。”语法:鸣于乔木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张衡传》:“鸣于乔木,乃金声而玉振之。”
- 7 设言托意
- 托:寄托。用言语寄寓心意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回:“每日一人学中,四处各坐,却八目勾留,或设言托意,或咏桑寓柳,遥以心照,却外面自为避人眼目。”语法:设言托意作谓语、宾语;用于书面语。
- 8 一言两语
- 为数不多的几句话。出处:《玉娇梨》第二回:“倒只愁儿子无真实之才,恐怕一言两语露出马脚。”语法:一言两语作宾语、定语;用于说话等。示例:珠儿的父亲是好是坏,决不是一言两语可以断定。茅盾《书信·致陈友荀》
- 9 痛于骨髓
- 犹痛入骨髓。《汉书·韩信传》:“ 秦 父兄怨此三人,痛於骨髓。”
- 10 了然于心
- 了然:了解、明白。心里非常明白。
- 11 义正言辞
- 理由正当,言辞严肃出处:《明守赵敷文》(张孝祥)示例:老师如法官,判案斩钉截铁义正言辞!
- 12 言战者多被甲者少
- 被:同“披”。口头上谈论军事的人多,而真正披甲上阵的人少。比喻只注重理论,而不善于实践。出处:《韩非子·五蠹》:“境内皆言兵,藏孙、吴之书者家有之,而兵愈弱,言战者多,被甲者少也。”
- 13 桃李不言,下自成行
- 古谚语。比喻实至名归。出处:晋 潘岳《太宰鲁武公诔》:“桃李不言,下自成行;德之休明,没能弥彰。”语法:桃李不言,下自成行作宾语、分句;指实至名归。
- 14 无言可对
- 对:对答,回答。没有话来回答。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四:“师曰:‘这老和尚被我一问直得无言可对。’”语法:无言可对作谓语;指无话可说。示例:明·施耐庵《水浒传》第46回:“那妇人看了,飞红了脸,无言可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