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肝挂胆简介
披肝挂胆的意思
解释:
形容对人对事极尽忠诚,毫无保留
出处:
明·沈采《千金记·登拜》:“众将官,当职梦皇上之恩宠,领兵家之大权,在我者披肝挂胆,在尔者并力同心。”
语法:
披肝挂胆作宾语、定语、状语;用于比喻句。
英语翻译
- 英语:
be loyal and faithful
披肝挂胆相关词语
- 1 肝胆楚越
- 肝胆:比喻关系密切;楚越:春秋时两个诸侯国,虽土地相连,但关系不好。比喻有着密切关系的双方,变得互不关心或互相敌对。出处:庄周《庄子 德充符》:“自其异者视之,肝胆楚越也;自其同者视之,万物皆一也。”语法:肝胆楚越联合式;作谓语、定语;指虽近犹远。示例:梁启超《论专制政体有百害于君主而无一利》:“一旦肝胆楚越,倒戈相向,恨不得互剚刃于腹而始快。”
- 2 胆大心细
- 形容办事果断,考虑周密。出处:鲁迅《书信集 致罗清桢》:“我是主张青年发表作品,要‘胆大心细’的,因为心若不细,便容易走入草率的路。”语法:胆大心细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形容办事果断,考虑周密。示例:以胆大心细勇猛灵活的战斗作风,炸死炸伤了几百名敌人。(峻青《不尽巨涛滚滚来》)
- 3 剖心析肝
- 亦作“剖心坼肝”。形容掬诚相示。出处:东汉·班固《汉书·邹阳传》:“两主二臣,剖心析肝相信,岂移于浮辞哉!”语法:剖心析肝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唐·李白《上安州裴长史书》:“敢剖心析肝,论举身之事,便当谈笑以明其心,而疏陈其大纲,一快愤懑,惟君侯察矣。”
- 4 心胆皆碎
- 吓破了心和胆。形容受到极大的惊吓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66回:“帝知事泄,心胆皆碎。”语法:心胆皆碎作谓语、定语、状语;指收到惊吓。
- 5 披枷戴锁
- 见“披枷带锁”。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62回:“正行时,忽见有十数个和尚,一个个披枷戴锁,沿门乞化。”语法:披枷戴锁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受刑等。示例:刘心武《没有讲完的课》:“有些家伙正在往我们灵魂上泼脏水,给我们的灵魂披枷戴锁。”
- 6 披沥肝胆
- 见“披肝沥胆”。出处:唐·权德舆《权载之文集·卢相公陈乞第五表》:“前后陈闻,披沥肝胆,期切之至。”语法:披沥肝胆作谓语、状语;指非常忠诚。示例: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60回:“今遇明公,不敢不披沥肝胆。”
- 7 不食马肝
- 相传马肝有毒,食之能致人于死。比喻不应研讨的事不去研讨。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辕固传》:“上曰:‘食肉毋食马肝,未为不知味也;言学者毋言汤武受命,不为愚。’”语法:不食马肝作谓语、定语;比喻不应研讨的事不去探讨。示例:凡读书当阙所疑,所谓不食马肝,未为不知味。(清 陈澧《东塾读书记 论语》)
- 8 胆战心摇
- 同“胆战心惊”。出处:清·洪昇《长生殿·惊变》:“呀,你道失机的哥舒翰,称兵的安禄山,赤紧的离了渔阳,陷了东京,破了潼关,唬得人胆战心摇。”语法:胆战心摇作谓语、状语;形容十分害怕。
- 9 青肝碧血
- 喻以身殉国的精神。
- 10 心胆俱裂
- 吓破了心和胆。形容受到极大的惊吓。俱:都;裂:破开。出处: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大37回:“窃念备汉朝苗裔,滥叼名爵,伏睹朝廷陵替,纲纪崩摧,群雄乱国,恶党欺君,备心胆俱裂。”语法:心胆俱裂主谓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含贬义。示例:此时蒙古攻城甚急,鄂州将破,似道心胆俱裂,那敢上前?(明 冯梦龙《古今小说》二十二)
- 11 披肝沥血
- 比喻竭尽忠诚。出处:唐·柳宗元《为南承嗣请从军状》:“披肝沥血,昧死上陈。”语法:披肝沥血作谓语、定语;指竭尽忠诚。示例:宋·欧阳修《又乞外郡第三札子》:“臣之忧危迫切,披肝沥血之诚,亦已屡渎于天聪。”
- 12 松枝挂剑
- 《史记·吴太伯世家》:“季札之初使,北过徐君。徐君好季札剑,口弗敢言。季札心知之,为使上国,未献。还至徐,徐君已死。于是乃解其宝剑,系之徐君冢树而去。从者曰:‘徐君已死,尚谁予乎?’季子曰:‘不然。始吾心已许之,岂以死倍吾心哉!’”后因以“松枝挂剑”比喻出处:《史记·吴太伯世家》:“季札之初使,北过徐君。徐君好季札剑,口弗敢言。季札心知之,为使上国,未献。还至徐,徐君已死。于是乃解其宝剑,系之徐君冢树而去。从者曰:‘徐君已死,尚谁予乎?’季子曰:‘不然。始吾心已许之,岂以死倍吾心哉!’语法:松枝挂剑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示例:唐·张九龄《大唐故光禄大夫徐文公神道碑》:“松枝挂剑,碑字生金。”
- 13 心惊胆碎
- 碎:破裂。形容人极度惊惧恐慌出处:明·郭勋《英烈传》第30回:“下令急回兵北走。众军心惊胆碎,兵溃争先。”语法:心惊胆碎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示例:金玉舟《赵匡胤》第22章:“慌得心惊胆碎,如热锅上的蚂蚁。”
- 14 披襟散发
- 披襟散发指敞开衣襟,蓬松着头发。形容不修边幅的的悠闲神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