势不并立简介
势不并立的意思
解释:
势:情势,状况;并立:并存。指敌对的双方不能同时存在。比喻矛盾不可调和
出处:
《晋书·刘琨传》:“臣与二虏,势不并立。”
语法:
势不并立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人与事物。
英语翻译
- 英语:
at daggers <at enmity>
势不并立相关词语
- 1 自救不暇
- 解救自己都来不及。指无力再帮助他人。出处:唐杜甫《为华州郭使君进灭残寇形势图状》:“今残孽虽穷蹙日甚,自救不暇,尚虑其逆帅望秋高马肥之便,蓄突围拒辙之谋。”语法:自救不暇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人的处境。示例:子孙不肖,放且流落,自救不暇。明 朱国祯《涌幢小品 己丑馆选》
- 2 食不累味
- 同“食不二味”。出处:《晋书·石季龙载记》:“士阶三尺,茅茨不翦,食不累味,刑措不用。”语法:食不累味作谓语、定语;指生活俭朴。
- 3 天地不容
- 天地:天地之间,人世间。容:宽容。天地所不能容纳。指大逆不道、罪孽深重的人与事。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七卷:“若有苟且,天地不容。”语法:天地不容作谓语、定语;多用于口语。示例:冯德英《山菊花》上部第16章:“多蒙你培植小的,我再不听话,真是天地不容!”
- 4 不合时宜
- 时宜:当时的需要或时尚。不符合当时的形势或社会潮流。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哀帝纪》:“朕过听贺良等言,冀为海内获福,卒亡嘉应。皆违经背古,不合时宜。”语法:不合时宜动宾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与时代潮流不合的事物。示例:这本书是二十年前编辑的,如今已是不合时宜了。
- 5 依依不舍
- 依依:恋慕的样子;舍:放开。形容对人或地方十分留恋;不忍离去。出处: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 苏知县罗衫再合》:“次早,老婆婆起身,又留吃了早饭,临去时依依不舍,在破箱子内取出一件不曾开折的罗衫出来相赠。”语法:依依不舍偏正式;作定语、宾语、状语;含褒义。示例:晚会结束已经大半天了,同学们才依依不舍地离去。
- 6 以不济可
- 《左传·昭公二十年》:“君所谓可,而有否焉,臣献其否,以成其可;君所谓否,而有可焉,臣献其可,以去其否。是以政平而不干,民无争心。”杜预注:“否,不可也。献君之否,以成君可。”后以“以不济可”指用否定错误意见的办法,帮助国君走上成功之路。不,同“否”。济出处:《左传·昭公二十年》:“君所谓可,而有否焉,臣献其否,以成其可;君所谓否,而有可焉,臣献其可,以去其否。是以政平而不干,民无争心。”杜预注:“否,不可也。献君之否,以成君可。”语法:以不济可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营平(赵充国,封营平侯)皤皤,立功立论,以不济可,上谕其信。《汉书·叙传下》
- 7 远水救不得近火
- 比喻缓慢的救助不能解决眼前的急难。出处: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只是远水救不得近火,小兄其实等不得那从容的事了。”语法:远水救不得近火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比喻句。示例:如今远水救不得近火,就是我们再帮点忙,至多再凑了几百银子,也无济于事。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十二回
- 8 乘敌不虞
- 虞:料想。军事上指乘敌人懈怠,采取某种敌人预料不到的行动
- 9 道不同,不相为谋
- 比喻志趣不同的人不会在一起共事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卫灵公》:“道不同,不相为谋。”语法:道不同,不相为谋复句式;作分句;指志不同的人不能一起共事。示例:明明求财利,常恐困乏者,庶人之事也,故道不同,不相为谋。汉·杨恽《报孙会宗书》
- 10 无乎不可
- 犹无可无不可。谓听任。出处:鲁迅《彷徨·在酒楼上》:“他们的老子要他们读这些;我是别人,无乎不可的。”语法:无乎不可作谓语、定语;用于口语。
- 11 形劫势禁
- 见“形格势禁”。出处:严复《原强》:“夫奴虏之于主人,特形劫势禁,无可如何已耳,非心悦诚服,有爱于其国与主,而共保持之也。”语法:形劫势禁作谓语、定语;指事情难于进行。
- 12 机事不密
- 谓泄漏机密。出处:明·无名氏《杨家将演义》第七卷:“常言机事不密祸先行。”语法:机事不密作谓语、宾语;指泄漏机密。示例: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41回:“谁知这魏家机事不密,传到了小献宝的耳朵。”
- 13 风雨不透
- 风刮不进,雨水透不过。形容封闭或包围得十分紧密。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29回:“正值宝钗等下车,众婆娘媳妇正围随的风雨不透,但见一个小道士滚了出来。”语法:风雨不透偏正式;作状语、定语;形容封闭或包围得十分紧密。示例:里三层,外三层,把老爷和公子围了个风雨不透,都挤着要听听这到底是怎么一桩事。(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四十回)
- 14 失张冒势
- 冒冒失失的样子。出处:《金瓶梅词话》第三十回:“春梅道:‘怪因,失张冒势,恁唬我一跳。有要没紧,两头回来游魂哩。’”语法:失张冒势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人的状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