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骨吸髓简介
敲骨吸髓的意思
解释:
敲碎骨头吸取骨髓。禅字用语;意指为了求道而不惜自残身体。比喻极残酷的剥削。
出处:
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 第二十八祖菩提达摩》:“昔人求道,敲骨吸髓,刺血济饥。”
语法:
敲骨吸髓连动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示例:
清 冯桂芬《请减苏松太浮粮疏》:“向来暴敛横征之吏,所谓敲骨吸髓者,至此而亦无骨可敲无髓可吸矣。”
成语造句
- 1.所以我早就学会了磨牙吮血的生活,手持凶器,目露凶光,觊觎着每一个活着的生灵,有肉吃肉,肉吃光了就敲骨吸髓,我已经见惯了满世的罪恶,所以永远不会相信惩罚。
- 2.封建社会中,广大农民无法忍受地主阶级的敲骨吸髓的剥削,不断进行反抗。
- 3.由于资本家敲骨吸髓般的剥削和压榨,童工们都瘦得皮包骨头,眼睛里连一点活力都没有了。
- 4.这帮狗官纠结在一起,巧立名目,横征暴敛,对百姓敲骨吸髓。
- 5.这个狗官在任时,极尽敲骨吸髓之能事。
- 6.人们互相倾轧,互相敲骨吸髓,到处都如野兽争食,你死我活地搏斗。
英语翻译
- 英语:
cruel, bloodsucking exploitation
敲骨吸髓相关词语
- 1 灰身粉骨
- 犹言粉身碎骨。出处:唐·王勃《上百里昌言书》:“诚宜灰身粉骨以谢君父,复何面目以谈天下之事哉!”语法:灰身粉骨作谓语、定语、状语、宾语;用于比喻句。
- 2 敲山震虎
- 见“敲山振虎”。出处:清·姜振名《永庆升平前传》第54回:“今天一见马成龙等三人在此吃饭,俱是外乡人,打算要敲山震虎,要把三个人给唬住。”语法:敲山震虎作谓语、定语;指间接警告对方。示例:叶赫那拉·图鸿《乾隆皇帝》第二章:“他还当是敲山震虎,讽他无所事事呢?”
- 3 毛骨竦然
- 形容极度惊慌与恐惧出处:清 李渔《比目鱼 狐威》:“那些租户债户见了,赫得毛骨竦然。”语法:毛骨竦然作定语、状语;指十分恐惧。示例:淑英看得毛骨竦然,淑华看得怒气冲天。巴金《春》
- 4 骨化风成
- 谓人的性情气质受感染而变化,一种新的社会风气已经形成。出处:明·方孝孺《俞先生墓表》:“元既有江南,以豪侈粗戾,变礼文之俗,专数十年,薰渍狃狎,骨化风成,而宋之遗习,消灭尽矣。”语法:骨化风成作谓语、定语;用于风俗习惯等。
- 5 妍皮不裹痴骨
- 妍:美丽;痴:痴呆。美好的皮不包痴呆的骨头。比喻美好的外表定会有聪明的内心出处:《晋书·慕容超载记》:“召见与语,超深自晦匿,兴大鄙之,谓绍曰:谚云‘妍皮不裹痴骨’,妄语耳。”语法:妍皮不裹痴骨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示例:清·张岱《石皮妍铭》:“内马肝,外犀革,此谓妍皮不裹痴骨。”
- 6 勒索敲诈
- 勒索:强行索取财物。利用别人的把柄或自己的权势,以威胁强迫手段向人索取财物出处:徐朔方《<牡丹亭>校注·前言》:“当时捐税重重,而且还派了许多宦官为专使到全国各地去开矿,勒索敲诈,胡作非为。”语法:勒索敲诈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强行敲诈。
- 7 朽骨重肉
- 比喻已经腐朽的东西得到了新生。出处:宋·苏辙《谢复官表》:“时雨既至,靡物不蒙,遂使死灰再然,朽骨重肉。”语法:朽骨重肉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8 轻敲缓击
- 比喻婉转地表达意思和说明问题。出处:清·陶贞怀《天雨花》第21回:“且待四个宫人到,轻敲缓击试他们。”语法:轻敲缓击作谓语、状语;用于说话。
- 9 呼吸之间
- 形容极为短暂的时间。出处:《晋书·郗鉴传》:“决胜负于一朝,定成败于呼吸。”语法:呼吸之间作宾语;指短时间。示例:须先理其气,气若顺,则呼吸之间,自然痊可。(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九回)
- 10 骨肉相残
- 比喻自相残杀。出处:《晋书 刘元海载记》:“今司马氏骨肉相残,四海鼎沸,兴邦复业,此其时矣。”语法:骨肉相残主谓式;作谓语;比喻自相残杀。示例:汝家骨肉相残,何以枉杀天下无罪人。(《南史 宋文帝诸子传》)
- 11 醒骨真人
- 指盛暑的清风。出处:宋·陶谷《清异录·天文》:“清风云:醒骨真人,六月惠然。”
- 12 枯骨之馀
- 谓将死之人。
- 13 乞骸骨
- 乞:求,讨。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出处:东汉·班固《汉书·赵充国传》:“充国乞骸骨,赐安车驷马。”语法:乞骸骨作谓语;指告老还乡。示例:梁实秋《退休》:“乞骸骨居然造成这样的轰动,可见这不是常见的事。”
- 14 铭心镂骨
- 形容感受极深,永记不忘。出处:唐 柳宗元《谢除柳州刺史表》:“铭心镂骨,无报上天。”语法:铭心镂骨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印象深刻。示例:铭心镂骨,无报上天。(唐 柳宗元《谢除柳州刺史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