析辨诡辞简介
析辨诡辞的意思
解释:
亦作“析辨诡词”。谓巧言邪说。
出处:
《汉书 杨雄传下》:“雄见诸子各以其知舛驰,大氐诋訾圣人,即为怪迂,析辨诡辞,以挠世事,虽小辩,终破大道而或众,使溺于所闻而不自知其非也。”
语法:
析辨诡辞作宾语、定语;指巧言邪说。
示例:
仲尼既没,析辨诡辞,骊驾塞路。宋曾巩《上欧阳学士第一书》
析辨诡辞的近反义词
- 近义词
- 析辩诡辞
析辨诡辞相关词语
- 1 云诡波谲
- 作谓语,形容变幻不定,难以捉摸。
- 2 一辞同轨
- 犹众口一词。所有的人都说同样的话。出处:《韩非子 八奸》:“此皆俱进俱退,皆应皆对,一辞同轨以移主心者也。”又《内储说上》:“今群臣无不一辞同轨乎季孙者,举鲁国尽化为一,君虽问境内之人,犹不免于乱也。”语法:一辞同轨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3 瘠义肥辞
- 内容贫乏而辞句堆砌冗长。出处: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 风骨》:“捶子坚而难移,结响凝而不滞,此风骨之力也。若瘠义肥辞,繁杂失统,则无骨之征也。”语法:瘠义肥辞作谓语、定语;用于文章等。示例:范文澜《中国通史》第二编第五章第三节:“但冗长堆砌,意少语多(所谓‘瘠义肥辞’),也是这一派的通病。”
- 4 谊不敢辞
- 犹言义不容辞。出处:清·顾炎武《答陈亮工书》:“曾蒙令祖先生知己之爱,谊不敢辞,已具一稿,藏之箧中。”语法:谊不敢辞作谓语、定语、状语;指应该如此。
- 5 淫辞邪说
- 夸大失实的言论,荒谬的学说。出处:《孟子·滕文公下》:“头先圣之道,距杨、墨,放淫辞邪说者不得作。”语法:淫辞邪说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6 百喙难辞
- 喙:嘴,借指人的嘴。指纵有众多百口也很难解释。出处:清 夏燮《中西纪事 江上议款》:“江自以卖城之罪百喙难辞,因乘间自尽。”语法:百喙难辞作谓语、定语;指不好推辞。示例:刘棻等已被扳入,百喙难辞,遂都连坐罔上不道的罪名,谳成死罪。蔡东藩《后汉演义》第一回
- 7 屯毛不辨
- 《汉书·沟洫志》“河复北决于馆陶,分为屯氏河”唐颜师古注:“而隋室分析州县,误以为毛氏河,乃置毛州,失之甚矣。”后因以“屯毛不辨”喻不能分辨相近或相似的事物。出处:《汉书·沟洫志》“河复北决于馆陶,分为屯氏河”唐颜师古注:“而隋室分析州县,误以为毛氏河,乃置毛州,失之甚矣。”语法:屯毛不辨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等。示例:清·赵翼《廿二史札记·明人说部》:“盖全某系德佑母全太后之兄弟耳,而讹为渊圣,可谓屯毛不辨。”
- 8 晰毛辨发
- 连毛发也能清楚地分辨。形容析理入微。出处: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格局》:“圣叹之评《西厢》,可谓晰毛辩发,穷幽极微,无复有遗议于其间矣。”语法:晰毛辨发作宾语、定语;指明辨事理。
- 9 殊形诡色
- 殊:特殊;诡:怪异;色:景象。形容事物形状特殊,稀奇古怪出处:明·刘基《螇螰》:“凡物之殊形诡色,而无益于民用者,皆可谓之祥,可以谓之妖者也。”语法:殊形诡色作宾语、定语;形容物体的外形。
- 10 真假难辨
- 辨:辨别。真假分辨不清出处:《星火燎原·围困沁源》:“埋的时候也给它来个真假难辨。”语法:真假难辨作宾语、定语;指难以分辨。
- 11 析交离亲
- 指离间亲友。出处:《庄子 渔父》:“析交离亲谓之贼。”语法:析交离亲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 12 析圭儋爵
- 指任官受爵。出处:《文选 扬雄》:“析人之珪,儋人之爵。”张铣注:“言当分人君之珪,以为上列之诸侯,荷人君之重爵。”语法:析圭儋爵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当金人陷蕲,士大夫析圭儋爵者,或纳款卖降之不暇,有若秀发者仅一丞耳,则不顾妻子,婴城固守。明宋濂《叶秀发传赞》
- 13 辞多受少
- 辞:推辞掉。受:接受。推辞不受的多而接受的少。出处:《周书 裴文举传》:“宪矜其贫窭,每欲资给之。文举恒自谦逊,辞多受少。语法:辞多受少作宾语;指推辞不受的多而接受的少。示例:我每次给他东西,他都是辞多受少
- 14 响不辞声
- 响:回声。回响不能离开声音。比喻荣誉从实际作为得来出处:汉·刘向《说苑·杂言》:“响不辞声,鉴不辞形,君子正一,而万物皆成。”语法:响不辞声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