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者必居其一简介
二者必居其一的意思
解释:
居:占。只能在两者中选择其中的一种
出处:
战国 邹 孟轲《孟子 公孙丑下》:“前日之不受是,今日之受非也;今日之受是,则前日之不受非也。夫子居一于此矣。”
语法:
二者必居其一作宾语、定语、分句;指两种选其一。
示例:
《毛泽东选集 中共发言人评南京行政院的决议》:“而如果要谈判,则只有取消这个毫无理由的‘决议’,二者必居其一。”
二者必居其一的近反义词
- 近义词
- 二者必取其一
成语造句
- 1.二者必居其一,你休想脚踩两只船。
- 2.二者必居其一;没有第三种办法。
- 3.遇事要么拍拍你的肩膀一笑了之,要么暗暗地下定狠心,二者必居其一。
- 4.要么夫妻客死他乡,要么被囚,二者必居其一。
- 5.当前你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是公安来抓你,一是投案自首,二者必居其一。
- 6.但是神庙的侧面或正面的立体图证实,一个“黄金矩形”中常常包括顶端的一部分空气,或是忽略底部的一部分台阶,二者必居其一。
成语故事
- 战国时期,孟子带学生去齐国,提了建议不被采纳就离开齐国,齐王送他100金,他推辞不受。而到了宋国却接受70金,到了薛国接受50金。学生陈臻对此不解,这两种行为对错二者必居其一。孟子耐心地分析当时的具体情况,陈臻认为有道理
英语翻译
- 英语:
fish or cut bait
- 俄语:
одно из двух
- 其他:
<德>entweder das eine oder das andere
二者必居其一相关词语
- 1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 蔽:遮。一片树叶挡住了眼睛,连面前高大的泰山都看不见。比喻为局部现象所迷惑,看不到全局或整体。出处:《鹗冠子 天则》:“一叶蔽目,不见太山;两耳塞豆,不闻雷霆。”语法: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复句式;作宾语、分句;含贬义。示例:你们不能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仅仅因为一些小的失误就全盘否定我们所取得的成就。
- 2 天夺其魄
- 见“天夺之魄”。出处:宋·沈作喆《寓简》卷七:“[古人]谓事大谬而谋拙,曰天夺其魄。”语法:天夺其魄作宾语、定语;指临死。示例:段业,窃也;仲堪,叛也;天夺其魄,以迷于鬼,而死也固宜。清·王夫之《读通鉴论·晋安帝》
- 3 一根一板
- 方言。原原本本,一五一十。
- 4 物极必返
- 见“物极必反”。出处:宋·朱熹《近思录·道体》:“《复卦》言七日来复,其间之不断续,阳已复生,物极必返,其理须如是。”语法:物极必返作谓语、定语、分句;用于劝诫人。
- 5 一沐三捉发
- 沐:洗头;捉:用手攥住。洗一次头要停顿三次。形容渴求贤才,谦恭下士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鲁周公世家》:“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语法:一沐三捉发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6 一诺千金
- 许下的一个诺言有千金的价值。比喻说话算数;极有信用。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季布栾布列传》:“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语法:一诺千金偏正式;作谓语;常与出言不苟连用。示例:夫人而诚一诺千金,更无食言也者。(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二折金圣叹批)
- 7 一龙九种种种有别
- 比喻各人的品质、爱好都不相同出处:明·杨慎《升庵外集》
- 8 各霸一方
- 各:各自;霸:强横占据。指凭借势力各自称霸一个地方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73回:“方今天下分崩,英雄并起,各霸一方。”语法:各霸一方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地方势力等。示例: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第43章:“他们各霸一方,形成‘国中之国’,省政府无权过问。”
- 9 丹之所藏者赤
- 比喻交朋友必须谨慎选择。出处:《孔子家语·六本》:“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与处者焉。”
- 10 一灯如豆
- 一盏灯只有豆粒大小的火苗。形容灯光昏暗出处:清·沈复《浮生六记》第一卷:“一灯如豆,罗帐低垂,弓影杯蛇,惊神未定。”语法:一灯如豆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清·魏秀仁《花月痕》第27回:“和衣躺到三更后,一灯如豆,炉火不温。”
- 11 连二并三
- 同“连三接二”。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十一回:“只见两边铺面排山也似价开着,大小客店也是连二并三。”语法:连二并三作定语、状语;形容连续不断。
- 12 略胜一筹
- 筹:筹码;古代用以计数的工具;多用竹子制成。指比较之下;稍强一点。出处:清 秋瑾《致秋誉章书》:“哥哥虽稍胜一筹,而无告语则同,无戚友之助亦同,所幸者生为男子耳,结局纵胜妹十倍也。”语法:略胜一筹动宾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褒义。示例:这时,只要不是下等签,他就会感到一些满足,何况这比“中下”还略胜一筹。(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十九章)
- 13 二次三番
- 蕃:遍数。不止一次,反复的出处: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40回:“他二次三番的邀我去逛逛。”语法:二次三番作状语;表示重复。
- 14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 族类:同族人;异:不同。不是我们同族的人,跟我们不是一条心出处:春秋·鲁·左丘明《左传·成公四年》:“史佚之志有之曰:‘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楚虽大,非吾族也,其肯字我乎?”语法:非我族类,其心必异作宾语、定语;用于口语。示例:朱自清《爱国诗》:“其次是对异族的同仇,所谓‘非我族类,其心必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