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字典在线查字 / 棋高一着,束手缚脚
棋高一着,束手缚脚的拼音,棋高一着,束手缚脚的近反义词,棋高一着,束手缚脚是什么意思
- qí棋
- gāo高
- yī一
- zhāo着
- shù束
- shǒu手
- fù缚
- jiǎo脚
棋高一着,束手缚脚简介
棋高一着,束手缚脚的意思
解释:
一着:下棋时走一步。跟棋艺比自己高的人下棋,自己显得笨拙。比喻技术高人一头,对方就无法施展本领
出处:
陆士谔《续孽海花》第55回:“你的见识是比我高,人家说我怕你,棋高一着,束手缚脚,真叫我怎么不怕呢?”
语法:
棋高一着,束手缚脚作分句、定语;指遇到高手就不好发挥。
棋高一着,束手缚脚的近反义词
- 近义词
- 棋高一着,缚手缚脚
棋高一着,束手缚脚相关词语
- 1 定于一尊
- 尊:指具有最高权威的人。旧指思想、学术、道德等以一个最有权威的人做唯一的标准。出处:《史记·秦始皇本纪》:“语皆道古以害今,饰虚言以乱实,人善其所私学,以非上之所建立。今皇帝并有天下,别黑白而定一尊。”语法:定于一尊作谓语;用于思想、学术、道德等。示例:明·徐光启《刻紫阳朱子全集》:“今世名为崇孔氏,黜绝异学,而定于一尊。”
- 2 一言以蔽之
- 蔽:掩覆,引申为概括。用一句话来概括。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为政》:“《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语法:一言以蔽之主谓式;作谓语;指用一句话来概括。示例:曹禺《王昭君》第一幕:“口不乱问,心不乱想,一言以蔽之,女人就得像个女人的样子。”
- 3 高低不就
- 就:成。高者无力得到,低者又不屑迁就。形容求职或婚姻上的两难处境出处: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27卷:“因此高低不就,把女儿直挨到一十八岁,尚未许人。”语法:高低不就作谓语、宾语、定语;形容进退两难处境。示例: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二十七卷:“因此高低不就,把女儿直挨到一十八岁,尚未许人。”
- 4 一百二十行
- 犹三百六十行。指各种行业。出处:《宣和遗事》前集:“[微宗等]无日歌欢作乐,遂于宫中内列为市肆,令其宫女卖茶卖酒及一百二十行经纪买卖皆全。”语法:一百二十行作宾语、定语;指各行各业。示例:我想这一百二十行,门门都好着衣吃饭,偏俺这一门却是谁人制下的? 这一质问可以说是对於妓门制度的控诉与否定。元 关汉卿《金线池》一折
- 5 顾头不顾脚
- 比喻只顾眼前,不顾今后,缺乏通盘打算。形容做事或考虑事不仔细周到语法:顾头不顾脚作宾语、分句;指考虑不周。示例:我们做事不能顾头不顾脚
- 6 于公高门
- 西汉 于定国 父 于公 为县狱吏,治狱公平,自谓有阴德,子孙必有兴者。因高大其门,令能容高车驷马。见《汉书·于定国传》。后因以指为官贤明而子孙显贵的人。
- 7 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
- 平时:平常;抱佛脚:拜佛。比喻平时不往来,遇有急难才去恳求。指平时没有准备,临时慌忙应付出处:鲁迅《杂论管闲事·做学问·灰色等》:“却还用‘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十个字形容当今学术界大部分的状况。”语法: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作宾语、定语、分句;指临时慌忙应付。示例:萧克《浴血罗霄》第35章:“哼!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啊!”
- 8 如出一辙
- 辙:车辙;车轮压出的痕迹。象出自同一个车辙。比喻两件事情非常相似。出处:宋 洪迈《容斋三笔 奸鬼为人祸》:“二奸鬼之害人,如出一辙。”语法:如出一辙动宾式;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言论和行动等。示例:遥远相隔的民族有着这样如出一辙的民族传说。(秦牧《宣扬友爱的民族传说》)
- 9 著手成春
- 著手:动手接触。指诗歌格调自然清新。后比喻医术高明出处:唐·司空图《二十四诗品·自然》:“俯拾即是,不取诸邻,俱道适往,著手成春。如逢花开,如瞻岁新。”语法:著手成春作谓语、定语、宾语;指医术。示例:清·钱泳《履园丛话·画学·画中人》:“画梅,宗王元章一派,千枝万蕊,著手成春。”
- 10 高壁深垒
- 壁:营垒;垒:军营四周的堡寨。筑起高深的营寨。形容加强防御出处:晋·陈寿《三国志·魏志·陈泰传》:“王经当高壁深垒,挫其锐气。”语法:高壁深垒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 11 一支半节
- 谓一小部分。出处:梁启超《新民说》第八节:“人民之望仁政以得一支半节之权利者,实含有亡国民之根性,明也。”语法:一支半节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12 不管一二
- 不论是非情由,不顾后果。出处: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二十六回:“你这猴子,不管一二,到处里闯祸。”
- 13 翻手云覆手雨
- 比喻反覆无常或玩弄手段。出处:语出唐杜甫《贫交行》:“翻手作云覆手雨,纷纷轻薄何须数。”示例:他翻手云覆手雨,没定止性儿难据。明 李唐宾《梧桐叶》第二折
- 14 一差二错
- 可能发生的意外或差错。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117回:“孩子也大了,倘或你父亲有个一差二错,又耽搁住了,或者有个门当户对的来说亲。”语法:一差二错联合式;作宾语;含贬义。示例:孙犁《白洋淀纪事·嘱咐》:“只怕一差二错,对不起在外抗日的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