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字典在线查字 / 仇人相见,分外眼红
仇人相见,分外眼红的拼音,仇人相见,分外眼红的近反义词,仇人相见,分外眼红是什么意思
- chóu仇
- rén人
- xiāng相
- jiàn见
- fèn分
- wài外
- yǎn眼
- hóng红
仇人相见,分外眼红简介
仇人相见,分外眼红的意思
解释:
眼红:激怒的样子。仇敌碰在一起,彼此更加激怒。
出处:
谢扶民《壮族人民优秀的儿子韦拔群》:“仇人相见,分外眼红,于是双方的随员就对打起来了。”
语法:
仇人相见,分外眼红复句式;作谓语、宾语;指敌对双方相逢时格外愤怒的样子。
示例:
那太子仇人相见,分外眼红,赶上一步,揪住乌云宝髻,大骂:“贱婢!你是何等之人?”(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二回)
英语翻译
- 英语:
When the enemies come face to face,their eyes blaze with hatred.
- 日语:
仇同士(かたきどうし)が顏を合(あ)わせば,とりわけいきり立(た)つ
仇人相见,分外眼红相关词语
- 1 吃里扒外
- 比喻受这一方好处,却暗为另一方效劳出处: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一部:“人心隔肚皮,备不住有那吃里扒外的家伙走风漏水,叫韩老六跑了。”语法:吃里扒外作谓语、宾语;指胳膊往外拐。示例: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上册:“有意自贬身价,成立吃里扒外的半吊子。”
- 2 眼见为实耳听为虚
- 谓亲眼看见的比听说的要真实可靠。周立波 《山乡巨变》上五:“眼见为实,耳听为虚,听人说的靠不住。” 刘真 《春大姐》:“ 玉春娘 嘴里虽没有说出,心里可老是相信着那句老话:眼见为实,耳听为虚。”
- 3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 鸣;鸟叫。比喻平时没有突出的表现,一下子做出惊人的成绩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滑稽列传》:“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语法: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作谓语、定语;用于人的表现。
- 4 有眼不识泰山
- 泰山:我国的名山;在山东省境内。有眼睛;却不认得地位很高或本领很大的著名人物。出处: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回:“师父如此高强,必是个教头,小儿'有眼不识泰山'。”语法:有眼不识泰山复句式;作谓语;用于自谦的客套话。示例: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25回:“到如今你拿他当古董铺老板看待,真正'有眼不识泰山'了!”
- 5 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 象听到他的声音,象见到他本人一样。形容对人物的刻画和描写非常生动逼真。出处:唐 韩愈《独孤申叔哀辞》:“濯濯其英,晔晔其光,如闻其声,如见其容。”语法: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复句式;作谓语、分句;形容非常生动。示例:这部小说的人物描写生动细腻,读来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 6 令人咋舌
- 形容令人吃惊或害怕而说不出话出处:《后汉书·马援传》
- 7 同道相益
- 相:互相;益:有益。 有共同志趣的人在一起,可以相互得到帮助。出处:宋·欧阳修《朋党论》:“以之修身,则同道而相益。”
- 8 展眼舒眉
- 眉眼舒展。形容称心遂意的样子。出处:元·郑光祖《王粲登楼》第三折:“几曾道展言舒眉,则被你误了人儒冠布衣。”语法:展眼舒眉作谓语、定语;指高兴。示例:两边站着那班丫鬟仆妇望着老少主人,也都是展眼舒眉,一团喜气。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六回
- 9 得人死力
- 死力:以死效力。得到别人以死来效力。形容非常得人拥护。出处:《晋书·贾充传》:“诞再在扬州,威名夙著,能得人死力。”语法:得人死力作谓语、定语;用于得到拥护。示例:《清史稿·苏元春传》:“元春躯干雄硕,不治生产,然轻财好士,能得人死力。”
- 10 冗不见治
- 冗:繁杂;治:治绩。事务繁杂,无所建树出处:唐·韩愈《进学解》:“三年博士,冗不见治。”语法:冗不见治作谓语;用于书面语。
- 11 红飞翠舞
- 红、翠:指服装的色彩,泛指各种各样的颜色。形容妇女们穿着各种颜色的漂亮衣服,尽兴嬉戏,热闹非凡的情景。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62回:“呼三喝四,喊七叫八,满厅中红飞翠舞,玉动珠摇,真是十分热闹。”语法:红飞翠舞作谓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 12 丢人现眼
- 丢脸,出丑出处:杨朔《春子姑娘》:“你看我弄的婆家婆家不要,娘家娘家讨厌,丢人现眼的,哪有脸见她!”语法:丢人现眼作宾语、定语;指出丑。示例:古华《芙蓉镇》第一章:“总有一天叫你们这一对不清不白的男女丢人现眼败相。”
- 13 祸在眼前
- 灾祸就在眼前。指灾祸马上要发生语法:祸在眼前作宾语、定语;指灾祸临门。示例:祸在眼前,得马上回避
- 14 脍炙人口
- 脍:细切的肉;炙:烤熟的肉。肉菜味道鲜美;使人爱吃。比喻人人都赞美和传颂好的诗文或事物。出处:五代 王定保《唐摭言 卷十 海叙不遇》:“李涛,长沙人也,篇咏甚著,如‘水声长在耳,山色不离门’,……皆脍炙人口。”语法:脍炙人口复杂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示例:一部脍炙人口的《国风》与《小雅》,也是“三百篇”的最精采部分,便是诗歌合作中最美满的成绩。(闻一多《歌与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