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节合拍简介
应节合拍的意思
解释:
①合乎节拍。②用以比喻得心应手,运用自如。
出处:
韦君宜《似水流年·一个炼铁厂的历史》:“他们一面拉风箱一面唱歌,应节合拍。”
语法:
应节合拍作谓语、状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示例:
叶圣陶《文心》:“一方面‘俯拾即是’,一方面却又‘着手成春’,只因为工夫已经成熟,在无所容心之间,自能应节合拍的缘故。”
应节合拍相关词语
- 1 破镜重合
- 见“破镜重圆”。出处: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五》:“破镜重合,古有其事,若夫再娶而仍元配,妇再嫁而未失节,载籍以来,未之闻也。”语法:破镜重合作谓语、宾语、定语;指重新团聚。示例: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破镜重合,古有其事,若夫再娶而仍元配,妇再嫁而未失节,载籍以来,未之闻也。”
- 2 号天拍地
- 大声哭叫。形容放声大哭出处: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20卷:“咽了这一口怨气,扯住了丈夫,哭了又哭,号天拍地的不肯放手。”语法:号天拍地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伤心时。示例:她伤心得号天拍地,痛不欲生
- 3 守节不淫
- 守节:守名分,保持节操;淫:过分。坚守名分节操,不做过分、无礼的事情。出处:《国语·周语上》:“守节不淫,信也,行礼不疚,义也。”
- 4 进退有节
- 谓前进后退动作均合法度。出处:唐·王起《昆明池习水战赋》:“观乎作军政,临武事,进退有节,沿回趋利。”语法:进退有节作宾语、定语;指人懂法度。
- 5 低头折节
- 低头:低下头屈服。 折节:使自己屈于别人。低头折节,相当于低头屈膝,意即,低下头,丧失气节,屈服于他人。
- 6 行不苟合
- 谓做事有主见,不随便附和别人。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郦生陆贾列传》:“行不苟合,义不取容。”语法:行不苟合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示例:唐·张说《齐黄门侍郎庐公神道碑》:“清明虚受,磊落标奇,言不诡行,行不苟合,游心英俊,门无尘杂。”
- 7 苟合取容
- 苟合:苟且附合;取容:取悦,讨好。苟且迎合,取悦于人。出处: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四者无一遂,苟合取容,无所短长之效,可见于此矣。”语法:苟合取容作谓语、定语;指讨好人。示例:我怎么苟合取容,去与他们狼狈为奸呢?
- 8 应病与药
- 对症下药出处:《维摩经·佛国品》
- 9 二三其节
- 二三:指不专一。三心二意,没有一定的操守。形容心意不专,反复无常出处:晋 陈寿《三国志 蜀志 诸葛亮传》裴松之注引孙盛曰:“语曰弈者举棋不定犹不胜其偶,况量君之才否二三其节,可以推服强邻,囊括四海者乎?”语法:二三其节作定语、补语;形容三心二意。
- 10 表里相合
- 表里:内外;合:协同。里外相互协同出处:西周·吕尚《阴符》:“左右有水,前有大阜,后有高山,战于雨水之间,乘敌过邑,是谓表里相合。”语法:表里相合作谓语、定语、宾语;指内外配合。
- 11 匪躬之节
- 躬:自身;匪躬:指为君主尽忠而不顾自身;节:节操。指不顾自家性命而尽忠王室的节操出处:《晋书·李胤传》:“诏以胤忠允高亮,有匪躬之节,使领司隶校尉。”语法:匪躬之节作宾语;用于人的节操。示例:唐·韩愈《争臣论》:“居无用之地,而致匪躬之节。”
- 12 反经合权
- 反经:不循常规;权:权宜的办法。为顺应形势,违反常规,采取权宜变通的做法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诸吕为从,谋弱京师,而勃反经合于权。”语法:反经合权作谓语、宾语;指采取变通的手段。
- 13 拍案惊奇
- 对奇异的事情拍着桌子惊叹。明末凌蒙初有拟话本《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出处:明末·凌濛初有拟话本《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语法:拍案惊奇作谓语、定语;用于“令人”后。示例:更令人拍案惊奇的是:杜诗:‘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人民日报》(海外版)1982.1.2
- 14 顺天应时
- 顺:顺从。应:适应。时:时机。指上要遵从天命,下要适应时机。出处:《晋书·羊祜传》:“先帝顺天应时,西平巴蜀,南和吴会,海内得以休息,兆庶有乐安之心。”语法:顺天应时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处事。示例:钱钟书《围城》:“后间隔为两间暗不见日、漏雨透风、夏暖冬凉、顺天应时的客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