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纲举领简介
提纲举领的意思
解释:
同“提纲挈领”。
出处: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遇安禅师》:“提纲举领,尽立主宾,如何是主?”
语法:
提纲举领作谓语、定语、宾语;指简明扼要。
英语翻译
- 英语:
hit the high spots <bring out the essentials>
提纲举领相关词语
- 1 左挈右提
- 挈:提。比喻共相扶持与辅佐出处:明·朱鼎《玉镜台记·石勒报败》:“将勇兵强,华夷慑服;左挈右提,东征西伐。”语法:左挈右提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做官必须要靠左挈右提才成
- 2 知情不举
- 举:检举。了解情况而不揭发。出处:清 吴璿《飞龙全传》第一回:“我为巡城之职,理宜奏闻;若为朋友之情,匿而不奏,这知情不举的罪名,亦所不免。”语法:知情不举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处事。示例:迨后听得连自己参劾了,道是通同作弊,知情不举的罪名,就知自己有些不便,镇日将大门紧关。清 黄小配《廿载繁华梦》第三十六回
- 3 头稍自领
- 见“头梢自领”。出处:元·关汉卿《玉镜台》第二折:“老姑娘手把着头稍自领,索什么嘱咐叮咛。”语法:头稍自领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4 提名道姓
- 提、道:说。直呼他人姓名,对人不够尊敬。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十一回:“这里老太太才说这一个,他又来提名道姓的了。”语法:提名道姓作谓语、宾语;指直呼他人姓名。示例:老舍《新年醉话》:“既醉,则挑鼻子弄眼,不必提名道姓,而以散文诗冷嘲。”
- 5 举国一致
- 全国上下,团结一致。出处:毛泽东《论持久战》:“所有问题的中心点还是中国全体人民团结起来,树立举国一致的抗日阵线。”语法:举国一致作宾语、定语;指全国一致。示例:所有问题的中心点还是中国全体人民团结起来,树立举国一致的抗日阵线。(毛泽东《论持久战》)
- 6 举步生风
- 形容走路特别快或办事干净利索。出处: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二:“相见了,便觉得分外高兴,说话处,脾胃多燥,行事时,举步生风,是这二种人与他说得活着。”语法:举步生风作谓语;指人走路或办事。
- 7 众擎易举
- 比喻大家齐心协力;就容易把事情办好。擎:往上托举。出处: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3回:“现在我们大家替他打算,众擎易举,已有个成数了,不日便可奉请开复。”语法:众擎易举紧缩式;作定语、分句;形容大家齐心协力。示例:现在我们大家替他打算,众擎易举,已有个成数了,不日便可奉请开复。(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十三回)
- 8 举步维艰
- 迈步艰难,比喻办事情每向前进行一步都十分不容易。示例:十年浩劫的中国,创巨痛深,百废待兴,举步维艰。
- 9 获保首领
- 保住性命,得以善终出处:《左传·隐公三年》
- 10 包举宇内
- 包举:统括;宇内:天地之间,即天下。并吞天下,占有一切。出处:汉·贾谊《过秦论》:“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语法:包举宇内作谓语、定语;用于政治等。示例:胸怀大志者,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阔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 11 举重若轻
- 举起重物就像举起轻东西那么容易。比喻能轻松地胜任繁重的工作。出处:清 赵翼《瓯北诗话》:“坡诗不尚雄杰一派,其绝人处,在乎议论英爽,笔锋精锐,举重若轻,读之似不甚用力,而力已透十分。”语法:举重若轻主谓式;作谓语、宾语、状语;含褒义。示例:公听视机警,受大任举重若轻。上爱其才敏,倚若股肱。(清 昭梿《啸亭杂录 七 裘文达公》)
- 12 毛举细故
- 烦琐地列举细小事情,加以责难或攻击出处:《明史 叶向高传》:“忠贤乃时毛举细故,责向高以困之。”语法:毛举细故主谓式;作谓语、定语;指烦琐地列举细小事情。示例:而犹禽视息息,行尸走肉,毛举细故,瞻前顾后,相妒相轧。清·梁启超《南学会序》
- 13 举轻若重
- 指对待简单事情的认真态度
- 14 中江举帆
- 中:到中心;举:升起,扬起。到江中心升起船帆出处: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十舰最著前,中江举帆,余船以次俱进。”语法:中江举帆作谓语;指到江中心升起船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