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定自若简介
镇定自若的意思
解释:
指面对灾难时冷静的表现
出处:
王朔《过把瘾就死》:“当时女主人公的厄运刚露萌芽,同看电影准备了手帕的女人们还都镇定自若,她便抢先一步哭了。”
语法:
镇定自若作谓语、定语、状语;指人很镇定。
示例:
陈忠实《白鹿原》第一章:“他永远镇定自若成竹在胸。”
镇定自若的近反义词
- 近义词
- 反义词
- 慌里慌张
成语造句
- 1.而对金刚怒目的座山雕和他手下的一大伙土匪,杨子荣镇定自若,侃侃而谈。
- 2.如果火灾发生时,他们能像小林浩那样临危不惧,镇定自若,也许就不会出现这一幕了。
- 3.当敌人冲进屋子里,他全然没有大难临头的恐慌,而是镇定自若地把最后一份机密文件扔进火炉里。
- 4.通过演习训练,消防员在出现火灾时能镇定自若,及时排除各种险情。
- 5.面对金刚怒目的日本鬼子,他镇定自若。
- 6.尽管白狼来势汹汹,但他镇定自若。
英语翻译
- 英语:
remain calm
- 俄语:
проявлять выдержку
镇定自若相关词语
- 1 傍若无人
- 好象旁边没有人在。形容神情态度高傲自如。出处:?语法:傍若无人作谓语、定语、状语;指人的态度。示例:陈太尉初下船时,昂昂然傍若无人,坐在中间。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七十五回
- 2 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
- 比喻只管自己的事,不管别人的事出处:明·沈璟《义侠记·除凶》:“他自要去送性命,干俺甚事,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语法: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处世。
- 3 欣欣自得
- 犹言欣然自得。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36卷:“朱源在灯下细观其貌,比前倍加美丽,欣欣自得,道声:‘娘子请坐。’”语法:欣欣自得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人的心情等。
- 4 优游自得
- 悠闲如意。出处:汉·班固《东都赋》:“莫不优游而自得,玉润而金声。”语法:优游自得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处事。示例:吾丈优游自得,心恬体舒,必享龟鹤之寿。宋·苏轼《答杨君素书》
- 5 拿定主意
- 下定决心,抉择做什么事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7回:“却又一片深心,打了个呼牛也可,呼马也可的主意,任是谁说什么,我只拿定主意,干我的大事去。”语法:拿定主意作谓语、定语;指决定。示例:玛拉沁夫《茫茫的草原》第四卷:“她拿定主意去跟沙克蒂尔再见一面。”
- 6 燃糠自照
- 比喻勤奋好学。出处:《南史·顾欢传》:“乡中有学舍,欢贫无以受业,于舍壁后倚听,无遗忘者。夕则燃松节读书,或燃糠自照。”
- 7 燎若观火
- 谓事理清楚明白,如看火一般。出处:清·黄宗羲《朱康流先生墓志铭》:“二千一百二十五年之治乱,燎若观火。”语法:燎若观火作谓语、补语;指非常明确。
- 8 养虎自啮
- 啮:咬。养老虎,咬伤自己。比喻纵容敌人而自受其害。出处:《洛阳伽蓝记 建中寺》:“养虎自啮,长虺成蛇。”语法:养虎自啮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处事。
- 9 挥洒自如
- 挥洒;挥笔洒墨。指写诗、作文、写字、绘画;运用笔墨自如;不受拘束。也形容处理事务十分干练、娴熟。出处:清 曾朴《孽海花》:“家人送上一枝蘸满墨水的笔,珏斋提笔,在纸上挥洒自如的写了一百多字。”语法:挥洒自如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示例:家人送上一枝蘸满墨水的笔。珏斋提笔,在纸上挥洒自如的写了一百多字。(清 曾朴《孽海花》第二十五回)
- 10 玉山自倒
- 玉山:比喻人的身形美好。比喻喝醉酒后身体摇摇欲坠的样子出处:唐·李白《襄阳歌》:“清风明月不用一钱卖,玉山自倒非人推。”语法:玉山自倒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 11 彰徨不定
- 惊慌恐惧,心神不定的样子。出处:《抱朴子·正郭》:“彰徨不定,载肥载臞。”
- 12 沾沾自炫
- 自以为美好而自我炫耀。出处:宋·陆游《南唐书·钟谟传》:“[钟谟李德明]天资皆浮躁,沾沾自炫。”语法: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书面语
- 13 安之若素
- 安:指心安;若:如同;素:平素;向来。①对于困危境地或异常情况;心情平静得像往常一样;毫不介意。②现也指对错误言论或事物不闻不问;听之任之。出处: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38回:“第二天宝小姐酒醒,很觉得过意不去。后来彼此熟了,见瞿太太常常如此,也就安之若素了。”语法:安之若素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形容面对困境毫不介意,心情平静。示例:第二天宝小姐酒醒,很觉得过意不去。后来彼此熟了,见瞿太太常常如此,也就安之若素了。(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八回)
- 14 面若死灰
- 形容因心情极度沮丧或惊恐而脸色灰暗。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修务训》:“昼吟宵哭,面若死灰,颜色霉墨,涕液交集。”语法:面若死灰作谓语、状语、定语;指人的脸色差。示例:清·李百川《绿野仙踪》第八回:“只见那妇人面若死灰,无一点生人血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