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劳七伤简介
五劳七伤的意思
解释:
泛指各种疾病和致病因素。
出处:
元 刘唐卿《降桑椹》第二折:“糊突虫云:'我会医五劳七伤。'”
语法:
五劳七伤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泛指虚弱多病。
示例:
清 康有为《大同书》甲部第三章:“大同之世,生人最乐,内无五劳七伤之感,外极饮食、宫室、什器、服用、道路之精。”
五劳七伤的近反义词
- 近义词
成语造句
- 1.过去的井下矿工,到了老年,许多人五劳七伤,满身是病。
- 2.现在,武术馆里,被姜研折磨得五劳七伤的李强正趴在地上呻吟。
- 3.修行者本身为天地所不容,五劳七伤,终究难得圆满。
- 4.失去本命精火本源,狮鹫王即便是马上修养,也很难恢复实力,对火的抗力也大大降低,被炸了个五劳七伤哀鸣不已。
- 5.病有五劳七伤,并非全由使力太过而起。
- 6.这样狠狠一拳打出去,小脚盆鸡家指定五劳七伤。
英语翻译
- 英语:
general debility
五劳七伤相关词语
- 1 劳筋苦骨
- 谓劳动繁重,使筋骨疲劳痛苦。出处:东汉·班固《汉书·王褒传》:“故工之用钝器也,劳筋苦骨。”语法:劳筋苦骨作谓语、宾语;用于体力劳动。示例: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22卷:“早晨要打柴,日里要挑水,晚要舂谷簸米,劳筋苦骨,没一刻得安闲。”
- 2 伤财劳众
- 伤:耗费;劳:病。既使人劳苦,又浪费钱财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80回:“毕竟鳅船难取胜,伤财劳众枉徒然。”语法:伤财劳众作谓语、定语、宾语;指无益的劳动。
- 3 三江七泽
- 泛指江河湖泽。出处:唐·李白《当涂赵炎少府粉图山水歌》:“洞庭潇湘意渺绵,三江七泽情洄沿。”语法:三江七泽作主语、宾语;用于书面语。示例:宋·陆游《书怀绝句》:“未驾青鸾返帝乡,三江七泽路茫茫。”
- 4 视民如伤
- 把百姓当作有伤病的人一样照顾。旧时形容在位者关怀人民。出处:先秦 左丘明《左传 哀公元年》:“臣闻国之兴也,视民如伤,是其福也。”语法:视民如伤动宾式;作谓语;含褒义。示例:君莅其任,视民如伤。(晋 潘岳《扬荆州诔》)
- 5 七十二变本相难变
- 即使有七十二个变化,但其原来的面目却难以改变。比喻事物虽然千变万化,但其本质却难以改变。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载:孙悟空会七十二变,只有尾巴变不了。
- 6 任怨任劳
- 见“任劳任怨”。出处:汉·桓宽《盐铁论·刺权》:“夫食万人之力者,蒙其忧,任其怨劳。”《汉书·石显传》:“诚不能以一躯称快万众,任天下之怨。”语法:任怨任劳作谓语、定语、状语;指人的态度。示例:正是国家隆重之典,仕路清浊之源,非徒任怨任劳,还要其难其慎。清·李渔《怜香伴·搜挟》
- 7 宵旰忧劳
- 宵衣旰食,非常劳苦。形容勤于政事。亦作“宵旰焦劳”、“宵旰忧勤”。出处:《明史 吴时来传》:“若不去嵩父子,陛下虽宵旰忧劳,边事终不可为也。”语法:宵旰忧劳作谓语;指勤于政务。
- 8 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
- 病久了才去寻找治这种病的干艾叶。比喻凡事要平时准备,事到临头再想办法就来不及。出处:《孟子·离娄上》:“今之欲王者,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语法: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作宾语、定语、分句;指事到临头再想办法。示例:你这样做等于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
- 9 吊死扶伤
- 吊祭死者,扶救伤者。出处:《南史·齐纪上·高帝》:“公奉辞伐罪,戒旦晨征,兵车始交,氛祲时荡,吊死扶伤,弘宣皇泽。”语法:吊死扶伤作谓语、比喻、定语;用于领导者。示例:震孺出关,延见将士,吊死扶伤,军民大悦。《明史·方震孺传》
- 10 伤心蒿目
- 旧时谓志士仁人对艰危时世的关切忧虑。出处:战国·宋·庄周《庄子·骈拇》:“今世之仁人,蒿目而忧世之患。”语法:伤心蒿目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9回:“这句话正是个伤心蒿目之词,不是个志同道合之语。”
- 11 五彩缤纷
- 五彩:原指青、黄、赤、白、黑五种颜色;后泛指多种颜色;缤纷:繁多交杂的样子。各种颜色错杂繁复。出处: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铺设得五彩缤纷,当中摆了姊姊画的那一堂寿屏,两旁点着五六对青烛。”语法:五彩缤纷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褒义。示例:墙壁上有着许多霜花似的花纹,在灯光的照耀下,满墙都放射着五彩缤纷的光芒,就好象是彩虹织成似的。(峻青《地下水晶宫》)
- 12 言多伤行
- 话多易出问题,以致言行不一,使品行受损害。出处:元·关汉卿《金钱池》第三折:“不是我把不定,无记性,言多伤行。”语法:言多伤行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13 七张八嘴
- 同“七嘴八张”。出处:清·钱彩《说岳全传》第六回:“岳大爷见兄弟们七张八嘴,心中暗想:‘我若不去,众兄弟把我看轻了,只道我没有胆量了。’”语法:七张八嘴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书面语。示例:夏衍《秋瑾传》:“几个小孩从路的一端奔回来,七张八嘴地喊着。”
- 14 七扭八拗
- 拗:拗口。形容十分别扭不通顺出处:清·荑荻散人《玉娇梨》第六回:“拿起读了两遍,虽不深知其味,念来却十分顺口,不似自家的七扭八拗。”语法:七扭八拗作定语、状语;用于口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