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义廉耻简介
礼义廉耻的意思
解释:
有礼节;讲道义;尚廉洁;知羞耻。封建社会的道德标准和规范。
出处:
管仲《管子 牧民》:“何谓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
语法:
礼义廉耻联合式;作宾语;指封建社会的道德标准和规范。
示例:
旧社会有些提倡礼义廉耻的人,自己的所做所为,往往与礼义廉耻毫不相容。
礼义廉耻的近反义词
- 近义词
- 三从四德
成语造句
- 1.旧社会有些提倡礼义廉耻的人,自己的所作所为,往往与礼义廉耻毫不相容。
- 2.只是把它当成兴趣,已经达到热爱的程度,在训练中体会快乐,也许很累,但很充实美好,学会礼义廉耻,学会保护自己,学会自己探索动作,有时教练也是帮不上忙,要靠自己领悟,当你把木板踢断,或实战时战胜别人时,有一种特别美好的感觉,也能强身健体。
- 3.一个人要懂得礼义廉耻。
- 4.她这种人连礼义廉耻都不顾,还要脸面干什么?
- 5.旧社会有些提倡礼义廉耻的人,自己的所做所为,往往与礼义廉耻毫不相容。
- 6.相传造于紫阳山,能照天地礼义廉耻四维,据记载,当年黄河里有鼈尸兴风作浪,覆没船只,秦王就命人就此镜悬于河口,并派兵看守。
英语翻译
- 英语:
sense of propriety,justice,honesty and honor
礼义廉耻相关词语
- 1 不知人间有羞耻事
- 形容无耻到极点。出处:宋·欧阳修《与高司谏书》:“足下犹能以面目见士大夫,出入朝中称谏官,是足下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尔。”语法:不知人间有羞耻事作谓语、定语;指人不知廉耻。示例:刘斯奋《白门柳·鸡鸣风雨》第七章:“却苟且偷生,认虏作父,引狼入室,可谓不知人间有羞耻事!”
- 2 居利思义
- 指临财不苟得出处:先秦 左丘明《左传 昭公二十八年》:“居利思义,在约思纯,有守心而无淫行。”语法:居利思义作谓语、定语;指临财不苟得。
- 3 不知恬耻
- 做了坏事满不在乎,一点儿也不感到羞耻。
- 4 重义轻生
- 谓看重义行而轻视生命。出处:《晋书·忠义传赞》:“重义轻生,亡躯殉节。劲松方操,严霜比烈。”语法:重义轻生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处事。示例:重义轻生一剑知,白虹贯日报雠归。唐·沈彬《结客少年场行》
- 5 慷慨仗义
- 仗义:讲义气。为了讲情谊或主持公道而毫不吝啬地帮助别人。出处: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二十回:“象你做这样慷慨仗义的事,我心里喜欢,只是也要看来说话的是个什么样的人。”语法:慷慨仗义作谓语、定语;指人很大方。示例:黄兄慷慨仗义,弟虽力薄,亦可少助之。(清 黄小配《洪秀全演义》第九回)
- 6 廉明公正
- 廉明:清廉,不贪污受贿。不贪污受贿,清明公正。出处:明·余继登《典故纪闻》第十一卷:“以尔廉平公正,命长郡治。”语法:廉明公正作谓语、定语;指为官清正。示例:那安老爷……真真廉明公正,不想被河台大人参了一本,谁人不说冤枉。(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十一回)
- 7 缾罍之耻
- 罍有水而瓶已空,谓不能分多予寡。后多用以指因未能尽职而心怀愧疚。亦用以比喻与彼方关系密切,若不救助,深以为耻。同“缾竭罍恥”。
- 8 槌仁提义
- 抛弃仁义。出处: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九流绪论》:“周方槌仁提义,废礼绝乐,欲以一人私臆,扫百代名教而空之。”语法:槌仁提义作谓语、宾语;用于书面语。示例:我们决不能槌仁提义,做一些伤天害理的事。
- 9 反经合义
- 虽违背常道,但仍合于义理。出处:《北史·尔朱荣传》:“荣女先为明帝嫔,欲上立为后,帝疑未决。给事黄门侍郎祖莹曰:‘昔文公在秦,怀嬴入侍。事有反经合义,陛下独何疑焉?”语法:反经合义作谓语、定语;用于做事。示例:然杨能反经合义,足矫奢葬之愆。唐·刘知幾《史通·杂说中》
- 10 清廉正直
- 清白廉洁,为人正直不阿。出处:《韩非子 奸劫弑臣》:“我不以清廉方正奉法,乃以贪污之心枉法以取私利,是犹上高陵之颠,堕峻溪之下以求生,凶不几矣。”语法:清廉正直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为人。示例:亲自问杀人贼,全不论清廉正直,倒不如懵懵遇痴。元 孙仲章《勘头巾》第三折
- 11 行侠好义
- 谓讲义气,肯舍己助人。
- 12 礼乐崩坏
- 礼:社会道德、行为的规范;乐:教化的规范;崩:败坏。形容社会纲纪紊乱,动荡不安出处:宋·陆游《书郭崇韬传后》:“庄宗虽出夷狄,又承天下大乱,礼乐崩坏之际,然顾典礼人情,亦难其事。”语法:礼乐崩坏作宾语、定语;指动荡不安的时代。
- 13 傲慢少礼
- 态度傲慢,对人不讲礼节。出处: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53回:“自襄阳赶刘玄德不着,来投韩玄;玄怪其傲慢少礼,不肯重用,故屈沉于此。”语法:傲慢少礼作谓语、定语;指人的修养。示例:我们对人不能傲慢少礼
- 14 一雪前耻
- 意义为洗掉耻辱。出处:《战国策·燕策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