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忧外侮简介
内忧外侮的意思
解释:
多指国内不安定和外敌侵略。有时也比喻个人的情况。同“内忧外患”。
出处:
蔡东藩《两晋演义》第九十九回:“霸踞关中卅二年,如何豆釜竟相煎!内忧外侮侵寻日,莫怪姚宗不再延。”
内忧外侮相关词语
- 1 超然物外
- 超然:脱离;不介入;物:客观世界。超脱于世俗生活之外;意指对现实的一切都不感兴趣。也比喻置身事外。出处:宋 叶梦得《石林诗话》:“渊明正以脱略世故,超然物外为适,顾区区在位者,何足概其心哉?”语法:超然物外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形容置身事外。示例:这一种仪式既经举行,即倘有后患,各部都该负责,不能超然物外,说风凉话了。(鲁迅《而已集 谈所谓大内档案》)
- 2 意出象外
- 语言的真正用意没有明白说出来,细细体会就知道。 形容文辞含蓄,意味深长。出处: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八:“王宰,大历中家于蜀川,能画山水,意出象外。”
- 3 外亲内疏
- 疏:疏远。外表亲密无间,内心冷若冰霜。形容表里不一出处:元·关汉卿《单刀会》第一折:“不料此人外亲内疏,挟诈而取益州,遂并汉中,有霸业兴隆之志。”语法:外亲内疏作谓语、定语;指表里不一。
- 4 内省无愧
- 经过反省而问心无愧。出处:宋·李觏《寄祖秘丞》
- 5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 将:将领;受:接受。将领远征在外可以相机作战,不必事先请战或等待君主的命令再战出处:春秋·齐·孙武《孙子兵法·变篇》:“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君命有所不受。”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03回:“岂不闻:‘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语法: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军事等。示例:高阳《胡雪岩全传·灯火楼台》:“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现在连‘君命’都没有,我辈身为勋臣,与国同休戚,不能不从权处置。”
- 6 乐以忘忧
- 由于快乐而忘记了忧愁。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述而》:“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语法:乐以忘忧复杂式;作谓语、宾语;指由于快乐而忘记了忧愁。示例:似这等乐以忘忧,胡必归欤!(元 王实甫《丽春堂》第三折)
- 7 外刚内柔
- 外表刚强而内在柔弱。同“内柔外刚”。出处:宋 吴曾《能改斋漫录 议论》:“兵戈既起,将帅擅权,武吏功臣,过求姑息。边蕃远郡,得以骄矜,外刚内柔,上陵下替,此为屈辱又非多乎?”语法:外刚内柔作谓语、定语;用于人的个性等。示例:宋·吴曾《能改斋漫录·太祖推服桑维翰》:“边藩远郡,得以骄矜,外刚内柔,上陵下潜,此为屈辱又非多乎。”
- 8 与民同忧
- 忧:忧患。与人民共忧患出处:宋·苏舜钦《诣匦疏》:“岂上位务在镇静,不须与民同忧也?”语法:与民同忧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9 门外之治
- 旧指朝廷和政治。出处:《礼记·丧服四制》:“门内之治,恩揜义;门外之治,义断恩。”
- 10 忧国忘身
- 忧:忧虑。一心忧虑国事,忘了自身安危出处:《晋书·淮南忠壮王允传》:“故淮南王允忠考笃诚,忧国忘身,讨乱奋发,几于克捷。”语法:忧国忘身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示例:《明史·于谦传》:“至性过人,忧国忘身。”
- 11 方外之国
- 旧指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建立的小国出处:《汉书·文帝纪》
- 12 不测之忧
- 测:预测;忧:忧患。指意外的祸患出处:宋 苏轼《田表圣奏议叙》:“而田公之言常若有不测之忧近在朝夕者,何哉?”语法:不测之忧作宾语;指意外的祸患。示例:郎君若自恃其勇,好杀不已,将来必犯天道之忌,难免不测之忧矣。《醒世恒言·大树坡义虎送亲》
- 13 兵弱于外
- 军队弱小,对外作战失败。出处:《韩非子·内储说上七术》:“大臣无重,则兵弱于外;父兄犯法,则政乱于内。兵弱于外,政乱于内,此亡国之本也。”
- 14 先忧后乐
- 忧虑在天下人之先,安乐在天下人之后。比喻吃苦在先,享受在后。出处: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语法:先忧后乐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示例:你先忧后乐师忠彦,由义居仁效昔贤。(明 无名氏《鸣凤记 邹林游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