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锋敛锐简介
藏锋敛锐的意思
解释:
比喻不露锋芒。同“藏锋敛锷”。
出处:
清 李渔《比目鱼 窃发》:“俺山大王前次出兵……被他伏下火攻,烧坏我许多猛兽,只得逃入深山,藏锋敛锐,休息了半年,才觉得精还力复。”
语法:
藏锋敛锐作谓语、定语;指含蓄。
藏锋敛锐相关词语
- 1 锐挫气索
- 谓因受挫而气势丧尽。出处:清·魏源《圣武记》第七卷:“任举败没,锐挫气索,晏起偷安,将士不得一见。”语法:锐挫气索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2 谩藏诲盗
- 见“谩藏诲盗”。出处:《冷眼观》第17回:“俗语说,财勿露白,要到子尴尬个时候,倒说伲是谩藏诲盗。”语法:谩藏诲盗作谓语、宾语;因保管疏忽而招致盗窃。示例:王统照《五十元》:“事情过后,镇上出了不少的议论:有人说老蒲确是‘谩藏诲盗’,不要看他自己装穷。”
- 3 话里藏阄
- 话里藏着哑谜儿。出处:《水浒传》第三七回:“宋江不晓得梢公话里藏阄,在船舱里悄悄的和两个公人说:‘也难得这个梢公救了我们三个性命。’”语法:话里藏阄作宾语;同“话中有话”。
- 4 中心藏之
- 中心:内心,心中。深深地记在心里出处:《诗经·小雅·服桑》:“中心藏之,何日忘之。”语法:中心藏之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仇隙》:“后秀为中书令,岳省内见之,因唤曰:‘孙令忆畴昔周旋不?’秀曰:‘中心藏之,何日忘之。’”
- 5 销声敛迹
- 犹言销声匿迹。出处:宋·孙光宪《北梦琐言》第11卷:“然畏颖川知之,遂旅游资中郡,销声敛迹。”语法:销声敛迹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人或事物。示例:孙犁《贾平凹散文集序》:“在历史上,到头来退却的,或者说是销声敛迹的,常常不是坚定的战士,而是那些跳梁的小丑。”
- 6 深藏远遁
- 遁:隐去。藏身于深密之处,远远地离开人群。指避世隐居出处:宋·杨万里《论相上》:“古之君子之相其君,亦不敢犯天下之所不许,天下不许而君许之,君子有深藏远遁,以自脱天下之讥而已。”语法:深藏远遁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处世等。
- 7 宿蠹藏奸
- 积久的弊政隐藏着坏人。出处:唐·柳宗元《零陵三亭记》:“逋租匿役,期月办理,宿蠹藏奸,披露首服。”
- 8 摧锋陷坚
- 摧:摧毁;锋:锋利;陷:攻陷;坚:坚锐。破敌深入出处:《新唐书 文苑传下 李翰》:“城孤粮尽,外救不至,犹奋羸起病,摧锋陷坚。”语法:摧锋陷坚作谓语;用于军事等。示例:忠以诸弟给事幕下,摧锋陷坚,与有劳绩。明·唐顺之《指挥佥事汤雪江墓碑铭》
- 9 年壮气锐
- 指年纪轻,气势旺盛。亦作“年少气盛”、“年盛气强”。
- 10 登锋陷阵
- 冲锋陷阵。形容作战英勇。出处:晋 葛洪《抱朴子 杂应》:“帝以试左右,数十人常为先,登锋陷阵,皆终身不伤也。”语法:登锋陷阵作谓语、宾语、定语;形容作战勇敢。
- 11 不露锋铓
- 比喻才干不外露。宋·沉括《梦溪笔谈·补笔谈》:“(寇准)能断大事,不拘小节;有干将器,不露锋芒。”出处:宋·沈括《梦溪笔谈·补笔谈》:“(寇准)能断大事,不拘小节;有干将器,不露锋芒。”
- 12 拉捭摧藏
- 拉:摧折;捭:两手排击;摧藏:挫伤。指摧伤挫折。出处:晋·左思《吴都赋》:“莫不衄锐挫芒,拉捭摧藏。”语法:拉捭摧藏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13 锋芒所向
- 锋芒:刀剑等武器的刃口和尖端;比喻斗争的矛头;向:指向。斗争的矛头所指向的目标。出处: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二十年来,这个文化新军的锋芒所向,从思想到形式(文字等),无不起了极大的革命。”语法:锋芒所向主谓式;作主语、宾语;含褒义。示例:二十年来,这个文化新军的锋芒所向,从思想到形式(文字等),无不起了极大的革命。(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 14 锐不可当
- 形容勇往直前的气势;不可抵挡。出处: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31卷:“侯元领了千余人直突其阵,锐不可当。”语法:锐不可当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状语;含褒义。示例:那是锐不可当,无坚不摧的。(欧阳山《三家巷》八)
大家在问
藏 字的笔顺写法
藏 字的笔顺怎么写
1、在汉语字典中“ 藏 ”字共有17画,笔顺写法是:横 竖 竖 横 撇 竖折/竖弯 横 撇 横 竖 横折 横 竖 竖折/竖弯 斜钩 撇 点
2、藏的笔顺写法图解:
3、动画演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