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虎相争简介
二虎相争的意思
解释:
形容力量强大的双方在互相搏斗
二虎相争相关词语
- 1 矢心不二
- 矢:通“誓”;二:二心。誓死不怀二心出处: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我待年之滕,例不登诸策简,徒以矢心不二,故仲尼有是特笔。”语法:矢心不二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处事等。
- 2 龙盘虎拏
- 虬曲苍劲貌。出处:明·何景明《古松歌》:“龙盘虎拏终有神,白骨苍鳞半枯死。”语法:龙盘虎拏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 3 鼓脑争头
- 争着出头;要冒尖,强出头。出处:《全元散曲·柳营曲·风月担》:“勤儿每正鼓脑争头,斗喧呼谢馆秦楼。”语法:鼓脑争头作谓语、定语;用于口语。
- 4 虎体熊腰
- 形容身材魁梧,体格健壮。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回:“为首一将,生得广额阔面,虎体熊腰;吴郡富春人也,姓孙,名坚,字文台,乃孙武子之后。”语法:虎体熊腰作谓语、状语、定语;用于男性。
- 5 自相矛盾
- 自己的言行前后互相抵触。矛:古时用来进攻的锐器;盾:古时用来防身的盾牌。出处:《韩非子 难一》:“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莫之能陷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勿能应也。”语法:自相矛盾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示例:这些理论自相矛盾。
- 6 狼前虎后
- 前门赶走狼,后门来了虎。比喻坏人接踵而来。出处:清·感惺《断头台·党争》:“早知道狼前虎后,一样愤难消。”语法:狼前虎后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 7 桃李争辉
- 桃花与李花竞媚比妍。形容春日景色美不胜收出处:明·无名氏《东篱赏菊》第三折:“花也则为你不与那繁花争媚,花也则为你不同他桃李争辉。”语法:桃李争辉作谓语、定语;指春天。
- 8 握蛇骑虎
- 比喻处境极其险恶。出处:《魏书 彭城王传》:“兄识高年长,故知有夷险;彦和握蛇骑虎,不觉艰难。”语法:握蛇骑虎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示例:宋 刘克庄《贺新郎 送陈真州子华》:“记得太行山百万,曾入宗爷驾驭。今把作握蛇骑虎。”
- 9 同忧相救
- 谓忧患相同者互相救助。出处:汉·赵晔《吴越春秋·阖闾内传》:“子不闻《河上歌》乎?同病相怜,同忧相救。”语法:同忧相救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等。示例:明·杨慎《祭玉垒王舜卿文》:“古语有之:‘同病相怜,同忧相救’。”
- 10 三下五除二
- 珠算口诀。形容做事及动作干脆利索。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6回:“偶然在家闲一刻,便见他姊妹两个‘三下五除二’的不离手,‘五亩七分半’的不离口。”语法:三下五除二作状语、分句;指人做事。示例: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一卷第八章:“三个孩子像土匪一样扒在锅上,三下五除二就吃得差不多了。”
- 11 相如题柱
- 形容立志求取功名的行为出处:《华阳国志·蜀志》
- 12 大人虎变
- 虎变:如虎身花纹的变化。比喻居上位者出处行动变化莫测。出处:《周易·革》:“大人虎变,未占有孚。”语法:大人虎变作宾语、定语;比喻居高位者行动变化莫测。示例:我终于明白“大人虎变”的含义了
- 13 积不相能
- 积:积久而成的;能:亲善。指一向不和睦。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吴汉传》:“君与刘公积不相能,而信其虚淡,不为之备,终受制矣。”语法:积不相能兼语式;作谓语;指一向不和睦。示例:再有那狭量的人,以及平日与他积不相能的,遂拿着稿子去见东家,说他种种不是。(《晚清文学丛钞 黑籍冤魂》第二十二回)
- 14 相煎益急
- 比喻兄弟间自相残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