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前虎后简介
狼前虎后的意思
解释:
前门赶走狼,后门来了虎。比喻坏人接踵而来。
出处:
清·感惺《断头台·党争》:“早知道狼前虎后,一样愤难消。”
语法:
狼前虎后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狼前虎后相关词语
- 1 握蛇骑虎
- 比喻处境极其险恶。出处:《魏书 彭城王传》:“兄识高年长,故知有夷险;彦和握蛇骑虎,不觉艰难。”语法:握蛇骑虎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示例:宋 刘克庄《贺新郎 送陈真州子华》:“记得太行山百万,曾入宗爷驾驭。今把作握蛇骑虎。”
- 2 宁为鸡口,无为牛后
- 比喻宁居小者之首,不为大者之后出处:西汉 刘向《战国策 韩策一》:“臣闻鄙语曰:‘宁为鸡口,无为牛后。’今大王西面交臂而臣事秦,何以异于牛后?”语法:宁为鸡口,无为牛后复句式;作分句;含褒义。示例:自古道,宁为鸡口,无为牛后,你忍得这气也。明·王衡《郁轮袍》第四折
- 3 观望不前
- 不前:不敢上前。事情尚难确定时,怀着犹豫不定的心情,观察事物的发展,暂不前进。出处:《史记·信陵君列传》:“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语法:观望不前作谓语、定语;形容犹豫不决。示例:接连又得知弟浣密书,教他切勿入朝,入朝必死,他越加恐惧,观望不前。(蔡东藩《五代史演义》第六回)
- 4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 困:贫乏。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缺点;教学以后,才知道自己的知识贫乏出处:西汉·戴圣《礼记·学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语法: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作宾语、分句;用于劝诫人。
- 5 快意当前
- 快意:爽快舒适。指痛快一时。出处:《史记·李斯列传》:“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语法:快意当前作谓语;指使眼前听的看的称心快意。
- 6 大人虎变
- 虎变:如虎身花纹的变化。比喻居上位者出处行动变化莫测。出处:《周易·革》:“大人虎变,未占有孚。”语法:大人虎变作宾语、定语;比喻居高位者行动变化莫测。示例:我终于明白“大人虎变”的含义了
- 7 狼心狗肺
- 比喻心肠如狼和狗 一样凶恶、狠毒。也比喻忘恩负义。出处: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那知这贼子恁般狼心狗肺,负义忘恩。”语法:狼心狗肺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贬义。示例:难道说他是一个狼心狗肺、忘恩负义的人?
- 8 絶后光前
- 絶:断绝;光:光大,扩充。扩充了前人所不及的事,做出了后人难以做到的事。形容功业伟大或成就卓著。出处:宋 洪迈《容斋四笔 蓝田丞壁记》:“而堤文友拔超峻,光前绝后,以柳视之,殆犹碔砄之美玉也。”语法:絶后光前作谓语、定语;指人的功劳或成就。示例:相王格论,絶后光前
- 9 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
- 比喻只管自己的事,不管别人的事出处:明·沈璟《义侠记·除凶》:“他自要去送性命,干俺甚事,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语法: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处世。
- 10 虎视眈眈
- 眈眈:注视的样子。像老虎一样凶狠地注视着。形容心怀不良;伺机攫取。出处:《周易 颐》:“虎视耽耽,其欲逐逐。”语法:虎视眈眈主谓式;作定语、状语;含贬义,形容心怀不善,伺机攫取。示例:你看这里这些人,因见老太太多疼了宝玉和凤姐姐两个,他们尚虎视眈眈,背地里言三语四的,何况于我?(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四十回)
- 11 雕龙绣虎
- 比喻写作豪放雄健。出处:明·王世贞《桑民怿》:“桑民怿才名噪一时,几有雕龙绣虎之称。此卷为盛秋官书者,尤多生平得意语。”
- 12 前脚后脚
- 比喻紧跟着
- 13 虎体熊腰
- 形容身材魁梧,体格健壮。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回:“为首一将,生得广额阔面,虎体熊腰;吴郡富春人也,姓孙,名坚,字文台,乃孙武子之后。”语法:虎体熊腰作谓语、状语、定语;用于男性。
- 14 龙盘虎拏
- 虬曲苍劲貌。出处:明·何景明《古松歌》:“龙盘虎拏终有神,白骨苍鳞半枯死。”语法:龙盘虎拏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