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诸四海而皆准简介
放诸四海而皆准的意思
解释:
比喻具有普遍性的真理到处都适用。同“放之四海而皆准”。
出处:
《礼记 祭义》:“推而放诸东海而准,推而放诸西海而准,推而放诸南海而准,推而放诸北海而准。”
语法:
放诸四海而皆准作谓语、定语;指普遍性的真理。
示例:
使人增长其幸福者,谓之善;使人减障其幸福者,谓之恶。此主义放诸四海而皆准,俟诸百世而不惑。梁启超《乐利主义泰斗边沁之学说 边沁之伦理说》
放诸四海而皆准的近反义词
- 近义词
- 放之四海而皆准
成语造句
- 1.这些规则并非放诸四海而皆准。
- 2.但是这种经济模式的组成要素是放诸四海而皆准的。
- 3.同样地,父母被先入为主地认为无条件地爱他们的子女,保护他们不受伤害,这个假设并非放诸四海而皆准。
- 4.我认为这是放诸四海而皆准的一条真理。
- 5.当然,这不是放诸四海而皆准的真理,有些人再努力再坚持,也还是不能成为好的数学家。
- 6.最后,他终于写下了他的定义,遵循着这样一条放诸四海而皆准的规则:每条定义需基于摆在他面前的句子所表明的词语的意思。
英语翻译
- 英语:
valid everywhere
放诸四海而皆准相关词语
- 1 促膝而谈
- 促:靠近。靠近坐着谈心里话出处: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40卷:“你看他剖橙而食,促膝而谈,欲去欲留,相调相谑。”语法:促膝而谈作谓语;表示说知心话。示例:我们兄弟促膝而谈,十分融洽
- 2 秘而不露
- 严守秘密,不肯吐露出处:晋 陈寿《三国志 董昭传》:“秘而不露,使权得志,非计之上。”语法:秘而不露作谓语;指严守秘密。
- 3 诸法实相
- 佛家语。指各种现象的真实面目出处:《法华经·方便品》:“唯佛与佛,乃能究尽诸法实相。”语法:诸法实相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4 骄奢放逸
- 同“骄奢淫逸”。出处:《北齐书·段孝言传》:“孝言本以勋戚绪馀,致位通显,至此便骄奢放逸,无所畏惮。”语法:骄奢放逸作谓语、宾语、定语;指人荒淫无度。
- 5 战竦而却
- 形容打败仗后落荒而逃出处:《韩非子·初见秦》
- 6 冲口而出
- 不加思索;随口说出。多指说话失于检点。出处:宋 苏轼《跋欧阳公书》:“此数十纸,皆文忠公冲口而出,纵手而成,初不加意者也。”语法:冲口而出偏正式;作谓语;形容说话随便。示例:无如他此时是满怀的遂心快意,满面的吐气扬眉,话挤话不由得冲口而出。(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七回)
- 7 萧然四壁
- 萧然:寂寞冷落;四壁:四面墙壁。屋里空荡荡的,没什么东西。形容生活非常贫困。出处:宋·陆游《幽事》:“萧然四壁野人家,幽事还堪对客夸。”
- 8 四乡八镇
- 泛指周围的许多乡村和集镇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14回:“当下统率大队走到乡下,东南西北,四乡八镇。整整兜了一个大圈子。”语法:四乡八镇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9 大放光明
- 发出强烈的光,非常明亮。比喻某种科研成果或学说、思想对人类社会进步起的巨大的推动作用。出处:孙中山《心理健康》第四章:“自达尔文书出后,则进化之学,一旦豁然开朗,大放光明,而世界思想为之一变。”
- 10 量才而为
- 按照自己力量的大小去做,不要勉强。语法:量才而为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示例:你最好量才而为,不要勉强自己
- 11 风高放火,月黑杀人
- 风高:风非常大。月黑:指黑夜。趁风大放火,趁黑夜杀人。形容盗匪趁机作案的行径。出处:元·元怀《拊掌录》:“欧阳公与人行令,各作诗两句,须犯徒以上罪者……一云:‘月黑杀人夜,风高放火天。’”语法:风高放火,月黑杀人作宾语、定语、分句;指干坏事。示例:风高放火,月黑杀人,无粮同饿,得肉均分。(明 冯梦龙《警世通方 范鳅儿又镜重圆》)
- 12 只准州官放火,不准百姓点灯
- 州官:一州的长官。指反动统治者自己可以胡作非为,老百姓没有正当活动的自由出处:冯玉祥《我的生活》第12章:“可是只准州官放火,不准百姓点灯,却是中国政治的一个通病。”语法:只准州官放火,不准百姓点灯作宾语、分句;指肆意妄为。
- 13 挑三拨四
- 见“挑三豁四”。出处:周立波《山乡巨变》下卷:“这家伙在挑三拨四,我去闯破她不呢?”语法:挑三拨四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口语。
- 14 树欲静而风不止
- 树要静止,风却不停地刮着。比喻事物的客观存在和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出处:西汉 韩婴《韩诗外传》第九卷:“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语法:树欲静而风不止复句式;作宾语、分句;含贬义。示例:张贤亮《土牢情话》第三章:“'树欲静而风不止'嘛,你们当中肯定会有人跳出来表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