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猴而冠的拼音,沐猴而冠的近反义词,沐猴而冠是什么意思

  • hóu
  • ér
  • guàn

沐猴而冠简介

沐猴而冠

  • 【常用程度】:一般成语
  • 【字数】:四字成语
  • 【繁体】:
  • 【注音】:四字成语
  • 【简拼】:MHEG
  • 【结构】:偏正式成语
  • 【正音】:冠;不能读作“ɡuān”。
  • 【辩形】:
  • 【年代】:古代成语
  • 【感情色彩】:贬义成语

沐猴而冠的意思

  • 解释:

    沐猴:猕猴;冠:戴帽子。猕猴装扮成人样。比喻徒有仪表或地位而无真本领;也可形容坏人装扮成好人。

  •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项羽本纪》:“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

  • 语法:

    沐猴而冠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 示例:

    那些肥头胖脑的绅士,大肚皮的豪商,沐猴而冠的穿着西洋礼服,其实都是资本家的走狗。

沐猴而冠的近反义词

近义词
衣冠禽兽

成语造句

  • 1.小明最近行为反常,我们都觉得他是在沐猴而冠
  • 2.自从他上任后,他身边那些小人不也一个个沐猴而冠,成了单位主管了吗?
  • 3.到底谁是沐猴而冠的人,其实大家心里都清楚。
  • 4.这个卖国贼居然大谈保家卫国人人有责,其实他不过是沐猴而冠而已。
  • 5.想参加舞会的爸爸也赶紧洗心革面沐猴而冠,换上皱巴巴的西装后“英俊”得惨不忍睹。
  • 6.我妈妈从小就教育我,长大后千万不能做一个沐猴而冠的坏人。

成语故事

  • 秦朝末年,天下大乱,各路起义军纷纷起兵反秦。他们在全国各地和秦军作战,没有统一的指挥,于是约定:如果谁能够先打入咸阳,推翻秦朝的暴政,谁就做关中王。在这些起义军将领中,刘邦和项羽是最有实力的,刘邦虽然出身卑微,但善于用人,所以他手下有很多本领高强的人。而项羽本人就是一员能征善战的大将,所以他领导的起义军的军事力量是最强的。但是,他这个人有些刚愎自用,不爱听别人的不同意见,一向独断专行。在战争发展的过程中,刘邦充分听取部下的意见,进攻路线安排得十分巧妙,受到的阻力较小,因而得以抢先一步进驻咸阳,俘虏了秦王子婴,灭了秦朝。但是,刘邦心里清楚,凭自己的实力一时还无法与项羽对抗,他便以退为进,先将军队撤出了咸阳,等待日后有了机会再成就大事。项羽的路线安排不是很好,所以总是和秦军正面遭遇,费尽千辛万苦还是晚来一步。所以他对刘邦极为不满,就以胡作非为来发泄心中的怨愤。项羽率领大队人马到处冲撞杀戮,又放火烧了秦宫,大火烧了几个月,把一座富丽堂皇的宫殿烧成了一片焦土瓦砾。即便这样,他还觉得不够解气,又把秦朝留下的珠宝玉器洗劫一空,然后准备率领众人回到江东。当时,项羽手下的有识之士劝他说:“咸阳处在关中要地,土地肥沃,物产富饶,而且地势险要,您不如就在这里建都,这样有利于您奠定霸业。”项羽本也有些心动,可是一看眼前的咸阳已被自己弄得残破不堪,哪里还像个都城的样子?就更加怀念故乡,所以一心只想回到故里去。他对那个劝他的人说:“人要是富贵了,就应该回到故乡去,让父老乡亲知道你现在是什么样子。要是富贵了还不回故乡,就好像是穿着漂亮的锦绣衣服在黑夜里行走,你的衣服再好也没有人看得见,有什么用呢?所以我还是要回到江东去。”那人听了这话,觉得项羽实在算不上顶天立地的大英雄,就私下对别人说:“人家都说楚国人徒有其表,就好像是猴子戴上帽子假充人一样,我以前还不相信,这次和楚王谈话之后,我才知道果真如此啊!”不料,这句话传到了项羽的耳朵里,他非常生气,立即把那人抓来,投入鼎镬里活活烹死了。

英语翻译

  • 英语:

    a worthless person in imposing attire

沐猴而冠相关词语

1 蜂拥而上
像成群的蜂拥挤着飞过来一样。形容许多人一起涌上前。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回:“墨雨遂掇起一根门闩,扫红、锄药手中都是马鞭子,蜂拥而上。”语法:蜂拥而上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示例:只听得山大王一声令下,喽罗兵蜂拥而上,杀下山寨。
2 知难而进
指不怕困难;敢于迎着困难上。出处:左丘明《左传 定公六年》:“陈寅曰:‘子立后而行,吾室亦不亡,唯居亦以我为知难而行也。’”语法:知难而进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示例:我们在学习中要知难而进,绝不可知难而退。
3 绝裙而去
绝裾:扯断衣襟。形容离去的态度十分坚决。
4 应刃而解
犹言迎刃而解。比喻问题得到顺利解决。出处:梁斌《播火记》:“虽然有好多问题事先没有商量,有朱老忠在,也就应刃而解了。”语法:应刃而解作谓语、状语;用于处事。
5 不德而功
不:无;德:德行,才能。没有才能却受到奖赏。
6 泛泛而谈
泛泛:平常,不深入。一般地浮泛地谈谈。出处:茅盾《怎样评价〈青春之歌〉》:“也由于时间关系,不能把《青春之歌》重读一遍然后执笔,故而只能泛泛而谈,不能引证原文作具体的分析。”语法:泛泛而谈作谓语、宾语;指一般化的谈话。示例:也由于时间关系,不能把《青春之歌》重读一遍然后执笔,故而只能泛泛而谈,不能引证原文作具体的分析。(茅盾《怎样评价〈青春之歌〉》
7 推之四海而皆准
之:代词,指普遍性的真理;四海:指任何地方;皆:都是;准:准确。比喻具有普遍性的真理到处都适用出处:西汉·戴圣《礼记·祭义》:“推而放诸东海而准,推而放诸西海而准,推而放诸南海而准,推而放诸北海而准。”语法:推之四海而皆准作谓语、定语;指普遍性的真理。
8 言而无信
信:信用。说话不算数;没有信用。原作“言而不信”。出处:《穀梁传 僖公二十二年》:“言之所以为言者,信也;言而不信,何以为言?”语法:言而无信紧缩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示例:老孙若不与你,恐人说我言而无信。(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六十一回)
9 无胫而至
犹无胫而行。常以喻良才不招而自至爱贤者之门。出处:汉·孔融《论盛孝章书》:“珠玉无胫而自至者,以人好之也,况贤者之有卒乎!”语法:无胫而至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10 蜂拥而起
像蜂飞一样成群而起。形容许多人一拥而起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赞》:“陈涉首难,豪杰蜂起。”语法:蜂拥而起作谓语、定语;指一哄而上。示例:各地群众蜂拥而起,纷纷涌入城内
11 挂冠而归
挂冠:把官帽挂起来。脱下官帽随即离去。比喻辞官归隐出处: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四卷:“我虽宰相,今已挂冠而归。”语法:挂冠而归作谓语;比喻辞官归隐。示例:清·李汝珍《镜花缘》第15回:“嗣因谗奸当道,朝政日非,老夫勤王无计,耻食周禄,随即挂冠而归。”
12 一哄而上
同“一哄而起”。出处:《人民日报》1983.10.31:“在发展新‘三大件’和其他有前途的轻工行业时,决不能再像发展老‘三大件’那样,一见有利可图,便一哄而上。”语法:一哄而上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人。示例:做项目不能一哄而上
13 引而申之
把某种原则引申开来出处:汉·许慎《说文解字·叙》:“引而申之,以究万原。”语法:引而申之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14 推而广之
推展开来而且把它扩大。也指从一件事情推及其它。出处:南朝·梁·萧统《文选·序》:“若其纪一事,咏一物,风云草木之兴,鱼虫禽兽之流,推而广之,不可胜载矣。”语法:推而广之作谓语;用于口语。示例:推而广之,弥纶万有而非有;统而会之,究竟寂灭而非灭。宋·释惟白《续传灯录》卷十

大家在问

沐 字的笔顺写法

沐 字的笔顺怎么写

1、在汉语字典中“ 沐 ”字共有7画,笔顺写法是:点 点 提 横 竖 撇 捺
2、沐的笔顺写法图解:
3、动画演示:

猴 字的笔顺写法

猴 字的笔顺怎么写

1、在汉语字典中“ 猴 ”字共有12画,笔顺写法是:撇 弯钩 撇 撇 竖 横折 横 撇 横 横 撇 捺
2、猴的笔顺写法图解:
3、动画演示:

而 字的笔顺写法

而 字的笔顺怎么写

1、在汉语字典中“ 而 ”字共有6画,笔顺写法是:横 撇 竖 横折钩 竖 竖
2、而的笔顺写法图解:
3、动画演示:

冠 字的笔顺写法

冠 字的笔顺怎么写

1、在汉语字典中“ 冠 ”字共有9画,笔顺写法是:点 横撇/横钩 横 横 撇 竖弯钩 横 竖钩 点
2、冠的笔顺写法图解:
3、动画演示:

“沐”“猴”“而”“冠”的其他同音字笔顺问答

相关查字

  • 拼音:guān,guàn
  • 拼音:
  • 拼音:hóu
  • 拼音:ér
  • 拼音:guān
  • 拼音:ér
  • 拼音:ér
  • 拼音:ér
  • 拼音:èr
  • 拼音:
  • 拼音:hòu
  • 拼音:guā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