谇帚德锄简介
谇帚德锄的意思
解释:
汉贾谊《治安策》:“商君遗礼义,弃仁恩,并心于进取,行之二岁,秦俗日败。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借父耰锄,虑有德色;母取箕帚,立而谇语。”后以“谇帚德锄”形容风俗败坏,不仁爱。
出处:
汉·贾谊《治安策》:“商君遗礼义,弃仁恩,并心于进取,行之二岁,秦俗日败。故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贫子壮则出赘。借父耰锄,虑有德色;母取箕帚,立而谇语。”
语法:
谇帚德锄作宾语、定语;指败坏风俗。
示例:
元·吴莱《狙赋》:“分房割奥,谇帚德锄。”
谇帚德锄的近反义词
- 近义词
- 伤风败俗
谇帚德锄相关词语
- 1 量力度德
- 衡量自己的德行是否能够服人,估计自己的能力是否能够胜任。出处:先秦 左丘明《左传 隐公十一年》:“度德而处之,量力而行之。”语法:量力度德连动式;作谓语;指衡量一个人的能力和德行。示例: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崔寔传》:“量力度德,《春秋》之义。”
- 2 德高望重
- 道德好;声望大。多形容老年人为人好;有名望。出处:宋 司马光《辞人对小殿札子》:“臣窃惟富弼三世辅臣,德高望重。”语法:德高望重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用于称颂老人。示例:龚师傅德高望重,既有主张,自然力量不小。(《续孽海花》第四十回)
- 3 德浅行薄
- 行:德行、品行。指品德、操行浅薄。出处:明·朱权《冲模子》第二折:“道窈然难言哉,恐子德浅行薄,何以克当?”语法:德浅行薄作谓语、定语;用于为人。
- 4 济弱锄强
- 济:帮助。锄:铲除。帮助弱者,铲除强暴。出处: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18回:“这不平之气,个个有的,若没个济弱锄强的手段,也只干着恼一番。”语法:济弱锄强作谓语、定语、宾语;指锄强扶弱。示例:这不平之气,个个有的,若没个济弱锄强的手段,也只干着恼一番。(清 褚人获《隋唐演义》第十八回)
- 5 丰功茂德
- 巨大的功勋,隆盛的德泽。出处:南朝·梁·裴子野《宋略总论》:“江东以来,有国有家,丰功茂德,未有如斯之盛者。”语法:丰功茂德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丰功茂德,后先辉贲。明·宋讷《敕建历代帝王庙碑》
- 6 母仪之德
- 母仪:作为母亲的典范。母亲的品德。泛指妇女的品德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光武郭皇后纪》:“好礼节俭,有母仪之德。”语法:母仪之德作宾语;用于女性。
- 7 丢下耙儿弄扫帚
- 放下这样,又做那样。比喻事情总做不完。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47回:“上上下下,那不是他操心?你一个媳妇,虽然帮着,也是天天‘丢下耙儿弄扫帚’。”语法:丢下耙儿弄扫帚作谓语、定语;比喻事情总做不完。示例:上上下下,那不是他操心?你一个媳妇,虽然帮着,也是天天“丢下耙儿弄扫帚”。(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四十七回)
- 8 四德三从
- 四德:妇德、妇言、妇容、妇功;三从: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指封建礼教束缚妇女的道德标准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五本第四折:“娶了个四德三从宰相女,平生愿足,托赖着众亲故。”语法:四德三从作主语、宾语、定语;指封建礼教。示例:清·名教中人《好逑传》第17回:“虽不敢自称窈窕,谓之淑人,然四德三从,颇亦闻之有素。”
- 9 抱德炀和
- 抱:怀抱,引申为坚持;炀:熔化,引申为蕴育。 坚持道德实质,蕴育和平气息。 指行仁政,搞团结。出处:《庄子·徐无鬼》:“抱德炀和,以顺天下。”
- 10 同心合德
- 同“同心同德”。出处:清·李渔《蜃中楼·献寿》:“我有两个同胞兄弟,一个是洞庭君,一个钱塘君。洞庭与俺同心合德。”语法:同心合德作谓语、定语、状语;指思想统一。
- 11 地丑德齐
- 丑:同类。地相等,德相同。比喻彼此条件一样。出处:先秦 孟轲《孟子 公孙丑下》:“今天下地丑德齐,莫能相尚。”语法:地丑德齐联合式;作谓语;比喻彼此条件一样。示例:梁启超《自序》:“其在本族,亦地丑德齐,莫能相尚。”
- 12 德言容功
- 德:妇德,品德。言:言辞。容:容貌。功:女红(旧指女子所做的针线活)。封建礼教要求妇女应具备的品德。出处:《礼记·昏义》:“是以古者妇人先嫁三日……教以妇德、妇言、妇容、妇功。”语法:德言容功作宾语;指封建礼教要求妇女应具备的品德。示例:后十四,雅善歌辞,兼通音律,德言容功,四者咸备。(明 李昌祺《剪灯余话 琼奴传》)
- 13 德輶如毛
- 德轻得象羽毛一样。谓施行仁德并不困难,而在于其志向有否。出处:《诗经·大雅·烝民》:“人亦有言:德輶如毛,民鲜克举之。”语法:德輶如毛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西汉·戴圣《礼记·中庸》:“子曰:‘声色之于以化民,未也。’《诗》曰:‘德輶如毛。’”
- 14 道德文章
- 指思想品德和学识学问。出处:宋·辛弃疾《渔家傲·为余伯熙察院寿》:“道德文章传几世,到君合上三台位。”语法:道德文章作主语、宾语;指学问与品德。示例:马识途《清江壮歌》第七章:“苗老先生的道德文章在我们省里是无人不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