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与有力简介
实与有力的意思
解释:
与:参与,在里面。确实在里边出了力。
出处:
毛泽东《关于蒋介石声明的声明》:“他之所以能够安然离开西安,除西安事变的领导者张杨二将军之外,共产党的调停,实与有力。”
语法:
实与有力作谓语;指确实在里边出了力。
示例:
他之所以能够安然离开西安,除西安事变的领导者张杨二将军之外,共产党的调停,实与有力。(毛泽东《关于蒋介石声明的声明》)
实与有力相关词语
- 1 民力凋弊
- 人民生活穷困。出处:汉·荀悦《汉纪·武帝纪四》:“当武帝之世,赋役烦众,民力凋弊。”
- 2 有心无力
- 有愿望和打算,但没有力量付诸实现。出处:南朝·梁·惠皎《高僧传·义解·竺法旷》:“贫道必当尽诚上答,正恐有心无力耳。”语法:有心无力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事。示例:李惠翁,你既然有这门路,就赶快去找保人罢,兄弟是有心无力,对不起。茅盾《多角关系》
- 3 与众殊
- 指人的性格、行为等不一般或事物很有特色
- 4 有眼无瞳
- 同“有眼无珠”。出处:元·史九敬先《庄周梦》第一折:“都只因气送了人,到底成何用。谁知你有眼无瞳。”语法:有眼无瞳作谓语、定语;用于骂人。示例: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54回:“臣有眼无瞳,以致当年不识英雄之主,获罪难逃。”
- 5 控名责实
- 控:引;责:求。使名声与实际相符。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太史公自序》:“若夫控名责实,参伍不失,此不可不察也。”语法:控名责实作谓语;指引名以求实。
- 6 言必有据
- 言:说话;说的话;据:依据;根据。说话必定有依据。出处:鲁迅《<故事新编>序言》:“对于历史小说,则以为博考文献,言必有据者,纵使有人讥为‘教授小说’,其实是很难组织之作。”语法:言必有据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褒义。示例:他说话大都言必有据,没有根据或无凭无据的话他从来不说。
- 7 无能为力
- 用不上力量;帮不上忙;指没有能力或力不能及。出处: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此罪至重,微我难解脱,即释迦牟尼亦无能为力也。”语法:无能为力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推辞。示例:使兵饷顿竭,忠臣流涕顿足而叹,无能为力,惟有一死以报国,不亦大可哀乎?(清 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 卷八 史阁部书》)
- 8 应有尽有
- 应该有的都有。形容十分齐备。出处:《宋书 江智渊传》:“怀文每称之曰:‘人所应有尽有,人所应无尽无,其江智渊乎!’”语法:应有尽有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形容物品很齐全。示例:这家商场里的商品品种丰富,应有尽有。
- 9 事与心违
- 同“事与原违”。出处:北齐·魏收《魏书·王叡传》:“诚思竭尽力命,以报所受,不谓事与心违,忽婴重疾。”宋·欧阳修《纪德陈情上致政太傅杜相公》诗:“貌先年老因忧国,事与心违始乞身。”语法:事与心违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示例:相逢暗惹平生恨,西州路,事与心违。清·陈维崧《金菊对芙蓉·姜学在扫墓归过访》词
- 10 国之将亡,必有妖孽
- 妖孽:妖魔鬼怪。国家将要灭亡必定有某种征兆出处:西汉·戴圣《礼记·中庸》:“国家将兴,必有祯祥;国家将亡,必有妖孽。”语法:国之将亡,必有妖孽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11 守土有责
- 指军人或地方官有保卫国土的责任。出处: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上册:“地方官守土有责,而且朝廷已有旨意,派在籍大臣办理‘团练’,以求自保。”语法:守土有责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解放军守土有责,老百姓也一样
- 12 舍实听声
- 不察实际,只听虚名出处:汉·王符《潜夫论·实贡》:“周显拘时,故苏秦;燕哙利虚誉,故让子之;皆舍实听声,呕哇之过也。”语法:舍实听声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 13 角力中原
- 角:较量。在中原角逐、较量。比喻以武力争雄天下。出处:《三国志·吴志·华覈传》:“今当角力中原,以害强弱。”
- 14 与人为善
- 与:赞成;为:做;善:好;好事。原指赞成人学好。出处:先秦 孟轲《孟子 公孙丑上》:“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语法:与人为善动宾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褒义。示例:明 李贽《答耿司寇书》:“某行虽不谨,而肯与人为善;某等行虽端谨,而好以佛法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