予求予取简介
予求予取的意思
解释:
从我这里求
出处:
《左传·僖公七年》
予求予取的近反义词
- 近义词
- 随心所欲
予求予取相关词语
- 1 人弃我取人取我与
- 表示自己的志趣、见地与他人不同出处:《史记·货殖列传》
- 2 暗室求物
- 在没有光亮的房间寻找东西。比喻读书不得要领,难见成效。出处:《朱子语类辑略 总论为学之方》:“如暗室求物,把火来便照见;若只管去摸索,费尽心力,只是搜索不见。”语法:暗室求物作宾语、定语;指没有目的。示例:这样做下去就如同暗室求物一样没有成效
- 3 人取我与
- 取:拿;与:给。指商人囤积物资,待时出售以获厚利。出处:《史记·货殖列传》:“当魏文侯时,李克务尽地力,而白圭乐观时变,故人弃我取,人取我与。”语法:人取我与作谓语、定语;指待时出售以获厚利。示例:我们要采取人取我与的方针,及时清理库存
- 4 将欲取之,必先与之
- 要想夺取他一些什么,得先给予他一些什么出处:西汉 刘向《战国策 魏策一》:“将欲败之,必姑辅之;将欲取之,必姑与之。”语法:将欲取之,必先与之复句式;作宾语、分句;同将夺固予。示例:常有这样的情形,就是只有丧失,才能不丧失,这是“将欲取之,必先与之”的原则。(《毛泽东选集 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 5 直言取祸
- 直:坦率、直爽;取:取得,引申为招致。指说话直率的人会惹祸。出处:《左传 成公十五年》:“子好直言,必及于难。”语法:直言取祸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示例:下官目睹其奸,不容不奏,岂不知直言取祸。明 王士桢《鸣凤记 幼海议本》
- 6 鱼烂取亡
- 见“鱼烂而亡”。出处:梁启超《中国国债史》:“即微外国债主之干涉,而鱼烂取亡之气象,犹岌岌不可终日也。”语法:鱼烂取亡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7 智取陈仓
-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刘邦项羽的故事
- 8 见之不取,思之千里
- 见到时不拿过来,以后再想要就更难办了。出处:宋·无名氏《张协状元》二八:“见之不取,思之千里。只道张协状元,不知榜眼探花是那里人,买本看。”语法:见之不取,思之千里作宾语、分句;形容不要错失良机。示例:呀,道兄差矣!岂不闻见之不取,思之千里,既遇明主,何必远去?(明 张风翼《红拂记 俊杰知时》)
- 9 忍辱求全
- 忍受屈辱以求保全整个大局语法:忍辱求全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委曲求全。示例:为了大家庭的和睦相处,她只好忍辱求全
- 10 发屋求狸
- 拆除房屋以求捕得狸猫。比喻因小失大。出处:《淮南子 说山训》:“坏塘以取龟,发屋而求狸,掘室而求鼠,割唇而治龋,桀跖之徒,君子不与。”语法:发屋求狸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 11 求志达道
- 谓隐居以保全自己的意志,行义以贯彻自己的主张。是儒家一种理想的人生观。语本《论语·季氏》:“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出处:语本《论语·季氏》:“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语法:求志达道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儒家思想。示例:明·李贽《世纪列传总目后论》:“自儒者出,而求志达道之学兴矣。”
- 12 欲取姑予
- 姑:暂且;与:给与。要想夺取他些什么,得暂且先给他些什么。指先付出代价以诱使对方放松警惕,然后找机会夺取。出处:《老子·三十六章》:“将欲夺之,必固与之。”
- 13 持禄取荣
- 取荣:取悦。保持禄位,取悦于人。指庸庸禄禄,无所作为。出处:宋·秦观《李固论》:“其大臣如张禹,孔光辈皆持禄取荣,偷为一切之计。”
- 14 舍近求远
- 舍:放弃;求:追求。舍弃近便的;追求遥远的。出处:南朝 宋范晔《后汉书 臧宫传》:“舍近谋远者,劳而无功;舍远谋近者,逸而有终。”语法:舍近求远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示例:可见咱们天天是舍近求远。现有这样诗人在此,却天天去纸上谈兵。(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七十六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