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学多辨简介
曲学多辨的意思
解释:
曲学:知识不广泛且头脑顽固的人;辨:通“辩”,争论。比喻学识浅薄的人喜欢毫无意义的争辩。
曲学多辨相关词语
- 1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 困:贫乏。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缺点;教学以后,才知道自己的知识贫乏出处:西汉·戴圣《礼记·学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语法: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作宾语、分句;用于劝诫人。
- 2 争多竞少
- 为得到的多少而争吵。形容斤斤计较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35卷:“昔日公公原分付莫要分开,还是二位伯伯总管在那里,扶持小儿女大了,但凭胡乱分些便罢,决不敢争多竞少。”语法:争多竞少作谓语、定语;指放不开。
- 3 嘴里牙多
- 谑语,指会说话出处:马力《黑牡丹》:“算啦算啦!你嘴里牙多,我说不过你。”语法:嘴里牙多作谓语、定语;用于口语,指能说会道。
- 4 不辨真伪
- 辨:分辨。伪:虚假。无法辨别真的和假的。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三十九回:“晋文公先年过曹,曹人多有识得的,其夜仓卒不辨真伪。”语法:不辨真伪作谓语;用于处事。示例:清·许奉恩《里乘》第三卷:“一时贵耳贱目者,不辨真伪,遽以名士相推。”
- 5 邯郸学步
- 邯郸:战国时赵国的都城;步:迈步走路。步伐;相传战国时赵国人走路的步伐、姿势特别优美大方;威武好看。燕国寿陵地方有几个年轻人结伴到赵国去学习邯郸人的走路姿势。结果不但没有把赵国人的走路姿势学到手;反而连自己原来的走法也忘记了;只好爬着回去。比喻模仿别人不成;反而把自己原有的技能丢掉了。出处:庄周《庄子 秋水》:“且子独不闻夫寿陵余子之学行于邯郸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语法:邯郸学步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分句;含贬义。示例:写作文不能照搬例文,那样会像邯郸学步一样,是写不出好文章来的。
- 6 好事多悭
- 犹言好事多磨。出处:元·贯云石《一枝花·离闷》套曲:“常言道好事多悭,陡恁的千难万难。”语法:好事多悭作宾语、定语、分句;指男女爱情等。
- 7 枉辔学步
- 比喻错误地模仿别人。出处: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定势》:“因利骋节,情采自凝;枉辔学步,力止寿陵。”语法:枉辔学步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等。
- 8 博洽多闻
- 洽:广博;闻:见闻。知识丰富,见闻广博。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杜林传》:“林从竦受学,博洽多闻,时称通儒。”语法:博洽多闻作谓语、定语;指人的见闻。
- 9 旁蹊曲径
- 大道旁边狭小而弯曲的路径
- 10 命途多舛
- 舛:不顺,不幸。命运充满不顺。指一生坎坷,屡受挫折。出处:唐 王勃《滕王阁饯别序》:“时运不齐,命途多舛。”
- 11 郑卫之曲
- 郑卫:春秋时的郑国和卫国。指春秋战国时郑、卫等国的民间音乐出处:汉·荀悦《汉纪·宣帝纪》:“臣闻秦王好淫声,华阳后为之不听郑卫之曲。”语法:郑卫之曲作宾语;指淫乐。
- 12 高才硕学
- 学:学问。才能高超,学问广博出处:唐·李纲《谏高祖不伶人为近侍疏》:“方今新定天下,开太平之业,起义功臣,行赏未遍;高才硕学,犹滞草莱。”语法:高才硕学作宾语、定语;指人的学识。
- 13 家学渊源
- 家学:家传的学问;渊源:水源;这里指根源。家世相传的学问有根源。形容出身于书香门弟;学问扎实;学有根底。出处:宋 刘克庄《后村全集 送林宽夫父子》:“家学有渊源,传之于艾轩。”语法:家学渊源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形容继承家学,功底深厚。示例:不是职员家学渊源,寻常悬壶行道的人,象这种方子,他们肚皮里就没有。(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十三回)
- 14 乱离多阻
- 乱离:因遭难而流离失所。 形容因遭遇祸乱而变得流离失所,四处难行。出处:《诗经·小雅·四月》:“乱离瘼矣,爰其适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