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竹陶写简介
丝竹陶写的意思
解释:
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陶写:陶冶性情。 用音乐来陶冶性情。
出处:
《世说新语·言语》:“年在桑榆,自然至此,正赖丝竹陶写,恒恐儿辈觉,损欣乐之趣。”
丝竹陶写相关词语
- 1 丝分缕析
- 缕:细致。形容细致而有条理的分析出处:清·王士禛《池北偶谈·谈艺·王振鹏》:“振鹏妙于界画,运笔和墨,丝分缕析,左右高下,俯仰曲折,方员平直,曲尽其体,而神气飞扬,不为法拘。”语法:丝分缕析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 2 一丝不苟
- 苟:苟且。丝毫也不马虎。形容办事极为认真。出处: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回:“上司访知,见世叔一丝不苟,升迁就在指日。”语法:一丝不苟主谓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含褒义。示例:我们在学习上,应有一丝不苟的精神。
- 3 品竹弹丝
- 品:吹弄乐器;竹:指箫笛之类管乐器;丝:指琵琶、二胡之类弦乐器。指吹弹乐器。出处:元·无名氏《货郎担》第四折:“又不会卖风流,弄粉调脂;又不会按宫商,品竹弹丝。”语法:品竹弹丝作宾语、定语;指吹弹乐器。示例:清·无名氏《隔帘花影》第八回:“日日擎鹰走马,品竹弹丝,好不受用。”
- 4 纹丝不动
- 一点也不动。出处:明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38回:“金莲坐在床上,纹丝儿不动,把脸儿沉着。”语法:纹丝不动偏正式;作谓语、状语;用于人或物。示例:尽管风狂雨暴,排列在人民大会堂前的三军仪仗队员仍是持枪挺立,纹丝不动。
- 5 丝竹之音
- 丝竹:弦乐和管乐,泛指音乐。指音乐的声音出处:春秋·齐·管仲《管子·七臣七主》:“材女乐三千人,钟石丝竹之音不绝。”语法:丝竹之音作宾语;指音乐。示例:宋·陆游《入蜀论》:“月明时,有丝竹之音。”
- 6 潘郎鬓丝
- 见“ 潘郎鬢 ”。
- 7 皂丝麻线
- 比喻是非混乱,纠缠不清。出处:《京本通俗小说 错斩崔宁》:“我自半路遇见小娘子,偶然伴他行一程,路途上有甚皂丝麻线。”语法:皂丝麻线联合式;作宾语、定语;含贬义。示例: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26回:“待武松归来出殡,这个便没甚幺皂丝麻线。”
- 8 柳门竹巷
- 指幽静俭朴的住宅。柳门竹巷依依在,野草青苔日日多。「」出处:唐 刘禹锡《伤愚溪三首》诗云:“……柳门竹巷依依在,野草青苔日日多。纵有邻人解吹笛,山阳旧侣更谁过”语法:《谢秋心院送菊》诗云:“~鬓飞鸦,翠柏天寒倚暮霞。”。 ★魏秀仁《花月痕》示例:《谢秋心院送菊》诗云:“柳门竹巷鬓飞鸦,翠柏天寒倚暮霞。”。魏秀仁《花月痕》
- 9 病去如抽丝
- 生病后,康复会很慢,像从蚕茧里面抽丝一样出处:霍达《穆斯林的葬礼》第十章:“可是,这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就慢慢儿地养着吧,急也没用。”语法:病去如抽丝作宾语、分句;形容病愈。示例:俗话说:“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是有一定道理的
- 10 清莹竹马
- 男女双方的纯真洁净坚定永恒的爱
- 11 千丝万缕
- 缕:线。千根丝;万条线。形容两者之间密切而复杂的联系。出处:宋 辛弃疾《蝶恋花》:“会少离多看两鬓。万缕千丝,何况新来病。”语法:千丝万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人或事物之间。示例:一种新的社会形态同以往的社会形态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 12 调丝弄竹
- 丝:弦乐器;竹:管乐器。弹拨吹奏乐器出处:元·汤式《赠人》:“论文时芸窗下摘句寻章,论武时柳营内调丝弄竹。”语法:调丝弄竹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音乐。
- 13 无丝有线
- 比喻尽管没有那样的事,但仍避不开嫌疑。出处: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佛印师四调琴娘》:“娘子可速回。倘有外人见之,无丝有线,吾之清德一旦休矣。”语法:无丝有线复杂式;作谓语;含贬义。
- 14 竹钉木屑
- 屑:碎末。制造竹木器物剩下的废料。比喻细微的事物。也比喻可利用的废物。出处:唐·顾况《宛陵公署记》:“略五千架,圬墁赭垩,烛乎一川,竹钉木屑,皆适所用,前镇未之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