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言举人简介
以言举人的意思
解释:
根据言论来举荐人才。
出处:
汉·桓宽《盐铁论·利议》:“[文学]议论称诵,窃商赐之辞;刺讥言治,过管晏之才。心卑卿相,志小万乘。及授之政,昏乱不治。故以言举人,若以毛相马,此其所以多不称举。”
语法:
以言举人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成语造句
- 1.皇上说,虽书中人品不同,议论各异,孔子云,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 2.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 3.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万事以和为贵,退一步海阔天空,尊老爱幼,礼貌待人。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共建文明社会从自我做起!
- 4.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 5.别人分而不争,群而不党,不以言举人,不以言废人。
- 6.所以,不要乱引用名人讲的话,就像我谈到不以言废人,不以言举人,不要把人跟言混在一起。
以言举人相关词语
- 1 不当人子
- 表示歉意或感谢的话,意思是罪过,不敢当。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十:“多谢厚情,只是无功受禄,不当人子,老汉转来,定当奉酬。”语法:不当人子作谓语;用于骂人。示例:我们都是烟火邻居,遇着这样大事,理该效劳。却又还破费老师父,不当人子。(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二十回)
- 2 以身报国
- 把身体献给国家。指宁愿为国家的安危奉献自己的生命。出处:《魏书 辛雄传》:“卿等备位纳言,当以身报国。”语法:以身报国作谓语、定语;指为国捐躯。
- 3 才乏兼人
- 缺少一个能抵得上两个人才能的人。指没有特殊的才能。多用作自谦语。
- 4 知人善察
- 察:观察。善于识别观察人才出处:《魏书》:“知人善察,难眩以伪。”语法:知人善察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 5 天人胜处
- 胜:优越。佛道用语。指天上人间最好的境遇出处:《魏书·释老志》:“云奉持之,则生天人胜处,云犯则坠鬼畜诸苦。”语法:天人胜处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6 正人君子
- 旧时指正直;有道德的人物。现多用来讽刺假装正经的人。出处:《新唐书 张宿传》:“宿怨执政不与已,乃日肆谗甚,与皇甫镈相附离,多中伤正人君子。”语法:正人君子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含贬义,用于讽刺人。示例:旬这样的才是斯文骨肉朋友,有意气,有肝胆,相与了这样正人君子,也不枉了。(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十四回)
- 7 修己安人
- 修己:修身。提高自身修养,使人民安乐出处:春秋·鲁·孔丘《论语·宪问》:“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语法:修己安人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 8 直言贾祸
- 直:坦率、直爽;贾:买,引伸为招致。指说话坦率的人会惹祸。出处:先秦 左丘明《左传 成公十五年》:“子好直言,必及于难。”语法:直言贾祸主谓式;作宾语、定语;含贬义。示例:张平《抉择》:“甚至于惹火烧身、适得其反、直言贾祸、自取毁灭的血战、死战!”
- 9 以逸击劳
- 用充分养息的军队攻击疲劳的敌人。出处:《汉书·赵充国传》:“今罕羌欲为敦煌、酒泉寇,饬兵马,练战士,以须其至,坐得致敌之术,以逸击劳,取胜之道也。”语法:以逸击劳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敬业畏直捣江都,必将邀我中路,吾今乘胜进,又以逸击劳,破之必矣!《新唐书·魏元忠传》
- 10 空臆尽言
- 臆:胸。胸中毫无隐藏,把知道的东西全都说出来出处:《新唐书·刘蕡传》:“今蕡所对,敢空臆尽言,汉魏以来,无与蕡比。”语法:空臆尽言作谓语;用于说话。
- 11 石人石马
- 比喻毫无感情,徒有外表出处:《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 12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 比喻只要两个人一条心,就能发挥很大的力量。出处:《周易 系辞上》:“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语法: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复句式;作分句;含褒义。示例:清·李绿园《歧路灯》第73回:“所以申之曰:‘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 13 一言可分
- 一句话就可以辨别、区分。出处:唐·橁宗元《为李京兆祭杨凝郎中文》:“吐论冠时,舒华轶群;百氏之奥,一言可分。”
- 14 选贤举能
- 选举贤人;荐举能人。出处:《旧唐书 食货志上》:“设官分职,选贤任能,得其人则有益于国家,非其才则遗患于黎庶。此义不可不知也。”语法:选贤举能联合式;作谓语、分句;含褒义。示例:郭沫若《历史人物 屈原研究三》:“他主张德政,主张选贤举能,主张大一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