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不停毫简介
手不停毫的意思
解释:
手不停顿地书写。形容不停地写作。
出处:
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卷九:“李白左手将须一拂,右手举起中山兔颖,向五花笺上,手不停挥,须臾,草就吓蛮书。”
示例:
亭亭铺下笺纸,手不停毫,草草写去。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五十三回
手不停毫相关词语
- 1 莫不逾侈
- 莫:没有谁;逾:超越,引申为过度;侈:奢侈。没有谁不会过度奢侈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张衡传》:“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语法:莫不逾侈作谓语、分句;用于书面语。
- 2 食不果腹
- 果:充实。吃不饱肚子。出处:先秦 庄周《庄子 逍遥游》:“適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语法:食不果腹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形容生活艰难。示例:解放前,劳动人民终年辛勤劳作,但仍然过着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生活。
- 3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 不测:料想不到。比喻有些灾祸的发生,事先是无法预料的。出处:元·无名氏《合同文字》第四折:“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那厮恰才无病。怎生下在牢里便有病?张千,你再去看来。”语法: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作宾语、分句;用于劝诫人。示例:梁斌《红旗谱》第一卷:“可也别太高兴了,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啊!”
- 4 断然不可
- 断然:坚决果断的样子;可:可以,能够。指坚决或绝对不能出处: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21卷:“景清道:‘贤侄,此事断然不可。’”语法:断然不可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示例:清·叶燮《原诗·外篇》:“苟乘于理、事、情,是谓不通,不通则杜撰,杜撰则断然不可。”
- 5 手无缚鸡之力
- 连捆绑鸡的力气都没有。形容身体弱、力气小。出处:元 无名氏《赚蒯通》第一折:“那韩信手无缚鸡之力,只淮阴市上两个少年要他在胯下钻过去,他就钻过去了。”语法:手无缚鸡之力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分句;含贬义。示例:孙犁《秀露集·序》:“她的童年结发,饱经忧患,手无缚鸡之力,终年闭门思过、与世从来无争的丈夫。”
- 6 诛不避贵
- 诛:惩罚。惩办罪行不避忌权贵。法令面前贵贱平等出处:《晏子春秋·内篇问》:“诛不避贵,赏不遗贱,不淫于乐,不遁于哀,尽智导民而不伐声。”语法:诛不避贵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7 半生不熟
- 半:不完全。指没有完全成熟或未烹煮至可食用的程度。比喻不熟悉,不熟练出处:茅盾《过封锁线》:“五个中间的老徐能说几句半生不熟的广府话。”语法:半生不熟作谓语、定语;指不熟练。示例:五个中间的老徐能说几句半生不熟的广府话。茅盾《过封锁线》
- 8 影不离灯
- 影子离不开灯光。没有灯光就看不到影子。比喻两者联系紧密出处: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43回:“这老张婆子影不离灯的一般,又不是外头宽快去外,支了他那里去?”语法:影不离灯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 9 乐不可支
- 支:支持、支撑。快乐到了不能自我控制的地步。形容快乐到极点。出处: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张堪传》:“桑无附枝,麦穗两歧,张公为政,乐不可支。”语法:乐不可支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快乐到极点。示例:兰言夫子听了宝云夫子之话,正中心怀,乐不可支,如何肯去拦阻。(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八十四回)
- 10 威而不猛
- 有威仪而不凶猛出处:春秋·鲁·孔丘《论语·述而》:“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语法:威而不猛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老舍《小坡的生日》:“却不如看门的印度人这样威而不猛,黑得适可而止。”
- 11 我不犯人
- 人家不侵犯我,我也不侵犯人家。出处:《论政策》:“对于国民党军队,应继续采取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政策,尽量地发展交朋友的工作。”
- 12 惨不忍闻
- 惨:悲惨;凄惨;闻:听见。悲惨得不忍听下去。出处:清 陈天华《狮子吼》第二回:“或父呼子,或夫觅妻,呱呱之声,草畔溪间,比比皆是,惨不忍闻。”语法:惨不忍闻偏正式;作谓语;形容声音凄惨。示例:遥见何家坟中,树木阴森,哭声成籁,或父呼子,或夫觅妻,呱呱之声,草畔溪间,比比皆是,惨不忍闻!(清 陈天华《狮子吼》第二回)
- 13 酒酸不售
- 酒已经变酸了,依然卖不出去。原比喻奸臣阻拦了有学问、有贤德的人为国家效力,使国君受到蒙蔽。后比喻经营无方或办事用人不当。出处:《韩非子 外储说右上》:“宋人有酤酒者,……着然不售,酒酸,怪其故,问其所知,问长者杨倩,……曰:'狗猛则酒何故而不售?'曰:'人畏焉。……,而狗迎龁之,此酒所以酸而不售也。”语法:酒酸不售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14 手不应心
- 犹言力不从心。出处: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三十二卷:“日往月来,不觉一年有余,李公子囊箧渐渐空虚,手不应心,妈妈也就怠慢了。”语法:手不应心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事。示例:可惜才不逮意,手不应心,于是急切中连“简明”、“清晰”、“条理”等一切散文底基本条件都置诸脑后了。沈从文《艺术教育·滥用名词的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