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才练识简介
通才练识的意思
解释:
博学多才,见识练达。
出处:
唐·崔尚《唐天台山新桐柏观之颂序》:“夫其通才练识,赡学多闻,翰墨之工,文章之美,皆忘其所能也。”
语法:
通才练识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通才练识的近反义词
- 近义词
- 通材达识
通才练识相关词语
- 1 才夸八斗
- 夸耀才华出众。出处:清 李渔《闲情偶寄 词曲 结构》:“吾谓技无大小,贵在能精……否则才夸八斗,胸号五车,为文仅称点鬼之谈,着书惟供覆瓿之用,虽多亦奚以为?”语法:才夸八斗作谓语、定语、宾语;形容人的文才。
- 2 识龟成鳖
- 鬼:即乌龟;鳖:即甲鱼。 将乌龟说成甲鱼,比喻蓄意歪曲,颠倒是非。
- 3 通南彻北
- 谓贯穿南北。出处:赵树理《三里湾》:“又往前走,就看见东山根通南彻北的一条河从北边的山缝里钻出来,又钻进南边的山缝里去。”语法:通南彻北作谓语、定语;用于方位等。
- 4 通天彻地
- ①形容本领十分高强。②从天到地,到处。出处:元·石君宝《李亚仙花酒曲江池》第二折:“总饶你便通天彻地的郎君,也不够三朝五日遭瘟。”语法:通天彻地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书面语。示例:清·李百川《绿野仙踪》第61回:“圣母修道五千余年,法力通天彻地。”
- 5 才貌双绝
- 才学相貌都好。同“才貌双全”。出处:明 方汝浩《禅真逸史》第三十五回:“久闻足下大名,果然才貌双绝。”语法:才貌双绝作谓语、定语;形容人外貌、才学兼备。示例:越公因有一继女,才貌双绝,年纪及笄,越公爱之,不啻己出。清 褚人获《隋唐演义》第十六回
- 6 学优才赡
- 赡:充裕。学问好,又富有才气出处:《元史·李冶传》:“素闻仁卿学优才赡,潜德不耀,久欲一见,其勿他辞。”语法:学优才赡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7 识明智审
- 识见明敏,智虑周详。出处:宋·张琰《序》:“且夫识明智审,则虑事精而信道焉。”语法:识明智审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8 秀才造反,三年不成
- 秀才:指儒生。秀才反叛朝廷,多年也难以成功。形容知识分子软弱无力,摇摆不定,做不成大事出处: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六回:“秀才造反,三年不成,无论他们有没有这回事,可以不必理他,就是实有其事,且派个人去查一查,看他们为何作此举动,再作道理。”语法:秀才造反,三年不成作主语、宾语、定语;指作用不大的行动。示例:李六如《六十年的变迁》第二章:“要不然,就是秀才造反,三年不成。”
- 9 楚才晋用
- 比喻用才不当。出处:邹韬奋《不能两全》引吴晓晨信:“既是天赋他聪敏的资质,要削足就履般来受这特殊环境的支配,楚才晋用,那是不可能的。”语法:楚才晋用作谓语、定语;比喻人才外流为人所用。
- 10 六通四达
- 犹四通八达。出处: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第49卷:“今谓明义各自为宜,少多非为定准,如六通四达,岂止三耶!”语法:六通四达作谓语、定语;指道路等。示例:清·薛福成《开创中国铁路议》:“即如美邦新造,四十年前尚无铁路,今通计国中六通四达为路至二十一万里。”
- 11 不才之事
- 不才:不成材。指不正经的事情。出处:《红楼梦》
- 12 超世之才
- 有超越世人的才能,宋·苏拭《晁错论》:“古之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出处:宋·苏拭《晁错论》:“古之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语法:超世之才作宾语;指有真本事。
- 13 恃才傲物
- 恃:依靠、凭借;物:人,公众。仗着自己有才能,看不起人。出处:《梁书 萧子显传》:“恃才傲物,宜谥曰骄。”语法:恃才傲物连动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示例:唐薛澄州昭纬,即保逊之子也。恃才傲物,亦有父风。(宋 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四)
- 14 素不相识
- 向来不认识。素:平时;识:了解。出处:晋 陈寿《三国志 吴志 陆瑁传》:“及同郡徐原,爱居会稽,素不相识,临死遗书,托以孤弱。”语法:素不相识偏正式;作谓语;含褒义,用于人。示例:船儿只管乘风破浪的一直的走,走向那素不相识的他乡。(冰心《寄小读者 通讯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