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才晋用简介
楚才晋用的意思
解释:
比喻用才不当。
出处:
邹韬奋《不能两全》引吴晓晨信:“既是天赋他聪敏的资质,要削足就履般来受这特殊环境的支配,楚才晋用,那是不可能的。”
语法:
楚才晋用作谓语、定语;比喻人才外流为人所用。
楚才晋用的近反义词
- 近义词
- 楚材晋用
成语造句
- 1.惟楚有材,见证湖北的创新实力和骄傲;楚才晋用,却总是浸满湖北的遗憾和苦涩。
- 2.在教育界,“料”是我们自己的,最基础的苦活累活我们先做了,到成器成才时,学生们却源源不断地到了异国他乡,完成现代版的楚才晋用。
- 3.又有成语“楚才晋用”、“卞和泣玉”,讥讽湖北虽拥才趸才却不善用才和识才。
- 4.遗憾的是,《海国图志》与魏源的思想在中国国内却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楚才晋用”的历史典故,竟然那个历史节点重现。
- 5.在体育上,运动员教练楚才晋用成了家常便饭,国界似乎模糊了。
- 6.如今是全球化的时代,楚才晋用是大势所趋。
英语翻译
- 英语:
the brain drain
楚才晋用相关词语
- 1 别有用心
- 用心:存心;打算。心中另有打算。现多指心里打着坏主意。出处:宋 朱熹《与刘子澄书》:“方别寻得一头绪,似差简约端的,始终文字言语之处,真别有用心处。”语法:别有用心动宾式;作谓语、定语;表示另有不可告人的动机和企图。示例:王太尊也是说他办事可靠,那里知道他是别有用心的呢。(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十九回)
- 2 不才之事
- 不才:不成材。指不正经的事情。出处:《红楼梦》
- 3 超世之才
- 有超越世人的才能,宋·苏拭《晁错论》:“古之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出处:宋·苏拭《晁错论》:“古之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语法:超世之才作宾语;指有真本事。
- 4 唐临晋帖
- 临:摹仿字画;帖:书法、绘画的范本。唐人书法多临摹晋人范本,脱胎变化而成。比喻善临摹,少独创。出处:明 陶宗仪《辍耕录 论诗》:“德机诗如何?曰:‘德机诗如唐临晋帖。’”语法:唐临晋帖作宾语、定语;多用于比喻句。
- 5 一波才动万波随
- 指一波方动,万波随之而起。比喻事情开端后的不断发展变化。出处:宋 惠洪《冷斋夜话 船子和尚偶》:“千尺丝纶直下垂,一波才动万波随。”语法:一波才动万波随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奇外无奇更出奇,一波才动万波随。只知诗到苏黄尽,沧海横流却是谁?金 元好问《论诗》诗之二二
- 6 博学宏才
- 博:广博;学:学问;宏:广大;才:才能。学识广博,有多方面的才能出处: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36回:“陛下在内检一个博学宏才的,召他进来,面试一篇,不好再作区处。”语法:博学宏才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赞扬别人。
- 7 才大如海
- 多用来称誉对方的才学渊博。
- 8 才轻德薄
- 才识疏浅,德行不高。常用作自谦之词。同“才疏德薄”。出处:元 无名氏《衣锦还乡》第一折:“想小官生居寒门,长在白屋,才轻德薄,智穷量浅,有劳先生不弃相探也。”语法:才轻德薄作谓语、定语;用于自谦。
- 9 高才卓识
- 见“高才远识”。出处:《隋唐演义》第七六回:“[上官昭容]果是高才卓识,即沈宋二人,尚且服其公明,何况臣等。”语法:高才卓识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人的才识等。示例:我最先所认识的律师、都是有高才卓识的,他们都是从西洋政大学毕业回来的。包天笑《钏影楼回忆录续编·护花律师》
- 10 棋逢敌手,将遇良才
- 逢:遭遇,遇见。比喻交战或竞技的双方本领相当,不相上下出处:清·无名氏《说唐》第63回:“正是棋逢敌手,将遇良才,两人大战三十余合。”语法:棋逢敌手,将遇良才作宾语、定语;用于两者比较。
- 11 清清楚楚
- 清晰明白有条理出处: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36回:“又见世南生得清清楚楚,弱不胜衣,故憨憨的只管贪看。”语法:清清楚楚作定语、状语;指十分清晰。示例:邓小平《坚决打击经济犯罪活动》:“盗窃国家财产,贪污受贿,这是现钱买卖,清清楚楚,不容易搞错。”
- 12 运用自如
- 自如:活动不受阻碍。形容运用得非常熟练、自然。出处:清 梁启超《开明专政论》第五章:“列国并立时代,幅员稍狭,故得厉行专政,而运用自如。”语法:运用自如补充式;作谓语;含褒义。示例:这些数学公式他掌握的很好,所以做题能运用自如。
- 13 秀才造反,三年不成
- 秀才:指儒生。秀才反叛朝廷,多年也难以成功。形容知识分子软弱无力,摇摆不定,做不成大事出处: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六回:“秀才造反,三年不成,无论他们有没有这回事,可以不必理他,就是实有其事,且派个人去查一查,看他们为何作此举动,再作道理。”语法:秀才造反,三年不成作主语、宾语、定语;指作用不大的行动。示例:李六如《六十年的变迁》第二章:“要不然,就是秀才造反,三年不成。”
- 14 用管窥天
- 从管子里看天。喻眼光狭窄,见识短浅。出处:《庄子·秋水》:“是直用管窥天,用锥指地也,不亦小乎!”成玄英疏:“譬犹以管窥天,讵知天之阔狭。”语法:用管窥天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