驰声走誉简介
驰声走誉的意思
解释:
名声传扬。
出处:
明·袁宏道《钦叔阳秀才》:“三代而下,尽是此一种人,驰声走誉,比善人有恒,更觉完美。”
语法:
驰声走誉作谓语、定语;指名声传扬。
驰声走誉相关词语
- 1 声价十倍
- 声价:声望和社会地位。比喻名誉地位大大增高。出处:清 李绿园《歧路灯》第95回:“这大人们伯乐一顾,便声价十倍,何愁那州县不极力奉承。”语法:声价十倍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示例:古人说,“一经品题,声价十倍”,原是看品题人是甚么?(章炳麟《论教育的根本要从自国自心发出来》)
- 2 以聋辨声
- 用聋的耳朵辨别声音。比喻没有正确的方法是达不到目的的出处:战国·赵·荀况《荀子·修身》:“不是师法,而好自用,譬之是犹以盲辨色、以聋辨声也,舍乱妄无为也。”语法:以聋辨声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 3 誉望所归
- 誉:名誉;望:声望;归:归向。指声誉所托为众人所敬仰出处:南朝·梁·任昉《王文宪集序》:“卢钦兼掌,誉望所归,元集兹日。”语法:誉望所归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4 刁声浪气
- 5 怨声盈路
- 怨恨之声充满道路。形容不满情绪十分普遍出处:《魏书·高肇传》:“肇既当衡轴,每事任己,本无学识,动违礼度,好改先朝旧制,出情妄作,减削封秩,抑黜勋人。由是怨声盈路矣。”语法:怨声盈路作谓语、定语、状语;指极为不满。
- 6 闻声相思
- 声:名声。指思慕、钦仰有声望的人。出处:《鬼谷子·内揵》:“君臣上下之事,有远而亲,近而疏,就之不用,去之反求,日进前不御,遥闻声而相思。”语法:闻声相思作谓语;指思念。示例: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九回:“朋友闻声相思,命驾相仿,也是常事。”
- 7 掷地有声
- 金石:钟磬之类的乐器,声音清脆优美。比喻文章文辞优美,语言铿锵有力。出处:《晋书 孙绰传》:“卿试掷地,当作金石声也。”语法:掷地有声作谓语、定语;用于说话与文章。示例:王朔《许爷》:“许立宇便两眼发亮,闪出异彩,说资本家那句话时掷地有声,明显带有某种快感。”
- 8 浮声切响
- 浮声:平声;切响:仄声。指古汉语中的平仄声。出处:《宋书·谢灵运传论》:“夫五色相宣,八音协畅,由乎玄黄律吕,各物宜。欲使宫羽相变,低昂互节,若前有浮生,则后须切响。”语法:浮声切响作宾语、定语;指古汉语中的平仄声。
- 9 随声附和
- 自己没有主见;别人怎么说;就跟着怎么说。随:跟着;和:音贺。出处: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崇侯虎不过随声附和,实非本心。”语法:随声附和连动式;作谓语、宾语、状语;含贬义。示例:鲁迅《呐喊 端午节》:“他两颊都鼓起来了,仿佛气恼这答案正和他的议论'差不多',近乎随声附和模样。”
- 10 拳头上立得人,胳膊上走得马
- 比喻为人清白,作风正派,过得硬。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24回:“拳头上立得人,胳膊上走得马,人面上行的人,不是那等搠不出的鳖老婆。”语法:拳头上立得人,胳膊上走得马作宾语、定语;用于为人。示例:俗话说:拳头上立得人,胳膊上走得马。这句话很适合他
- 11 变徵之声
- 徵:古代五音之一;变徵:指古代七声音阶中的第四音级。指悲凉的音乐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刺客列传》:“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语法:变徵之声作宾语;指悲凉的声音。示例:《东周列国志》第一百七回:“酒行数巡,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
- 12 声音笑貌
- 指人的言谈、表情等。出处:《孟子·离娄上》:“恭俭岂可以声音笑貌为哉。”语法:声音笑貌作主语、宾语、定语;指人的言谈、表情等。示例:局中诸公,性情心术,声音笑貌,一一如绘。(清 平步清《霞外捃屑》卷四)
- 13 飞檐走壁
- 旧小说中形容有武艺的人身体轻捷,能够跳上房檐,越过墙壁。出处: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26回:“这个人本来是一个飞檐走壁的贼。”语法:飞檐走壁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形容武艺高强。示例:刘知侠《铁道游击队》第九章:“这班人还会飞檐走壁呀!”
- 14 亡国之声
- 指淫靡的音乐。出处:《韩非子·十过》:“此亡国之声,不可遂也。”语法:亡国之声作主语、宾语;用于书面语。示例:今也匹夫之徒,曾无意于先王之制,而习亡国之声,岂能保其六七尺之体哉。《孔子家语·辨乐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