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冠落佩简介
倒冠落佩的意思
解释:
冠:帽子;佩:佩玉。这里指官服。脱下帽子,摘去佩玉。形容辞官还乡。
出处:
唐·杜牧《晚晴赋》:“倒冠落佩兮与世阔疏,敖敖兮真徇其愚而隐居者乎。”
语法:
倒冠落佩作谓语;指隐居。
示例:
明·瞿佑《剪灯新话·龙堂灵会录》:“鼓瑟吹笙传盛事,倒冠落佩预华筵。”
倒冠落佩相关词语
- 1 衣冠蓝缕
- 蓝缕:破烂。衣帽破烂出处:宋·洪迈《夷坚丁志·奢侈报》:“为晟教幼子,衣冠蓝缕,身寒欲颤,月得千钱。”语法:衣冠蓝缕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书面语。
- 2 以冠补履
- 冠:帽子;履:鞋子。用帽子补鞋。比喻以贵重物品配贱物。出处:《汉书·贾谊论》:“履虽鲜不如于枕,冠虽敝不以苴履。”语法:以冠补履作谓语、宾语、定语;指以贵重物品配贱物。
- 3 留落不遇
- 遇:碰到。旧指际遇不好,很久得不到提拔。出处:《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然而诸宿将常坐留落不遇。”
- 4 不识起倒
- 识:知道,认识。指不知好歹,不识时务出处: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52回:“你那三个和尚已被我洗净了,不久便要宰杀,你还不识起倒?去了罢!”语法:不识起倒作谓语、定语;指不知好歹。示例:费小胡子忍不住笑了,他想来这位不识起倒的曾老二一定把吴荪甫缠的头痛。茅盾《子夜》十
- 5 沈鱼落雁
- 亦作“沉魚落雁”。《庄子·齐物论》:“ 毛嬙 、 麗姬 ,人之所美也;魚見之深入,鳥見之高飛。”本谓人之所美而鱼鸟避之。后世用“沈魚落雁”形容女子容貌极美。 宋 无名氏 《错立身》戏文第二出:“有沉魚落雁之容,閉月羞花之貌。” 明 汤显祖 《牡丹亭·惊梦》:“不隄防沉魚落雁鳥驚諠,則怕的羞花閉月花愁顫。”《儒林外史》第十回:“ 蘧公孫 舉眼細看,真有沈魚落雁之容,閉月羞花之貌。”
- 6 落落难合
- 原形容事情很邈远,很难实现。后也形容为人孤僻,不易合群。出处:《后汉书·耿弇传》:“将军前在南阳,建此大策,常以为落落难合,有志者事竟成也。”语法:落落难合作谓语、定语;指人不合群。示例:起初与六君子十三太保等,统是落落难合,后来逐渐亲昵,反似彼此引为同调。(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五十一回)
- 7 神武挂冠
- 南朝梁陶弘景“家贫,求宰县不遂。永明十年,脱朝服挂神武门,上表辞禄”。见《南史 隐逸传下 陶弘景》。后以“神武挂冠”指辞官隐居。出处:南朝梁陶弘景“家贫,求宰县不遂。永明十年,脱朝服挂神武门,上表辞禄”。见《南史·隐逸传下·陶弘景》。语法:神武挂冠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清·王夫之《石崖先生传略》:“置吾兄于神武挂冠,华顶高服之间,而兄亦不受。”
- 8 连街倒巷
- 犹言满街倾巷。出处:《东周列国志》第八九回:“当时百姓连街倒巷,皆怨商君。”语法:连街倒巷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9 落笔成蝇
- 把屏风上的因误笔而成的污点画成苍蝇。 形容绘画技术十分高超。出处: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四:“曹不兴,吴兴人也。孙权使画屏风,误落笔点素,因就成蝇状。权疑其真,以手弹之。”
- 10 倒背如流
- 能很流利地把书本、诗文或资料倒转过来背。形容读得滚瓜烂熟。出处:郭沫若《苏联纪行日记 六月廿七日》:“她把说明小册子的英文部分似乎已经读得来倒背如流了。”语法:倒背如流主谓式;作谓语;多指背诵。示例:她把说明小册子的英文部分似乎已经读得倒背如流了。(郭沫若《苏联纪行 六月二十七日》
- 11 一时之冠
- 冠:首位。一个时期居首位的人物出处:《晋书·王献之传》:“少有盛名,而高迈不羁,虽闲居终日,容止不怠,风流为一时之冠。”语法:一时之冠作宾语;用于书面语。
- 12 逆行倒施
- 犹言倒行逆施。出处:南朝·宋·无名氏《移答魏安南平南府》:“强者为雄,斯则弃德任力,逆行倒施,有一于此。”语法:逆行倒施作谓语、定语、宾语;指违背情理。示例:清·周亮工《张林宗先生传》:“吾既以孝廉举也,逆行倒施,吾不能学众之伪。”
- 13 玉山倾倒
- 玉山:比喻人的身形美好。比喻喝醉酒后身体摇摇欲坠的样子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黄英》:“陶起归寝,出门践菊晆,玉山倾倒,委衣于侧,即地化为菊,高如人。”语法:玉山倾倒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 14 欹嵚磊落
- 欹嵚:山高俊的样子。形容品格特异,心地光明。出处:金·元好问《李进之适轩》:“欹嵚历落从人笑,潦倒粗疏我自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