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背扬州简介
鹤背扬州的意思
解释:
南朝梁殷芸《小说》卷六:“有客相从,各言所志:或原为扬州刺史,或原多赀财,或原骑鹤上升,其一人曰:‘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欲兼三者。”后以“鹤背扬州”比喻利欲之心。
出处:
南朝·梁·殷芸《小说》卷六:“有客相从,各言所志:或原为扬州刺史,或原多赀财,或原骑鹤上升,其一人曰:‘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欲兼三者。”
语法:
鹤背扬州作谓语、宾语;指人贪心。
示例:
无愿何求,笑时人鹤背扬州。元·王德信《集贤宾·退隐》套曲
鹤背扬州的近反义词
- 近义词
- 骑鹤上扬州
成语故事
- 传说古代赵钱孙李四公子在扬州痩西湖畔饮酒谈志向,赵某说自己有幸结识朋友,但愿能混个扬州刺史。孙某则想骑上红顶白羽的仙鹤去琼楼玉宇渡余生。李某说要腰缠十万贯,骑上仙鹤去扬州赴任。众人戏他性急喝不得热粥
鹤背扬州相关词语
- 1 相背而行
- 比喻彼此的方向和目的完全相反。
- 2 东海扬尘
- 大海变陆地。比喻世事变化很大。出处:晋 葛洪《神仙传麻姑》:“麻姑自说云:‘接侍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向到蓬莱,水又浅于往者会时略半也,岂将复还为陵陆乎?’方平笑曰:‘圣人皆言海中复扬尘也。’”语法:东海扬尘联合式;作谓语、定语;比喻世事巨变。示例:东海扬尘,唐代之冠裳莫问。(柳亚子《二十世纪大舞台发刊词》)
- 3 行不由西州路
- 行:走路;西州:城名,在今南京。指怀念故人,悲悼亡友出处:《晋书·谢安传》:“安薨后,辍乐弥年,行不由西州路。”语法:行不由西州路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4 扼亢拊背
- 扼:用力掐着。亢:通“吭”,喉咙。拊:击,拍击。掐住喉咙,捺住背脊。比喻控制要害,制敌于死命。亦作“扼吭拊背”、“扼肮拊背”。
- 5 扬清厉俗
- 发扬清操,激励世俗。出处:《梁书·处士传·诸葛璩》:“璩安贫守道,悦《礼》敦《诗》,未尝投刺邦宰,曳裾府寺,如其简退,可以扬清厉俗。”语法:扬清厉俗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6 扬镳分路
- 镳:马嚼子;扬镳:驱马向前。分路而行。指独树一帜,各行其是出处:《隋书·高祖记》:“已诏使人,所在赈恤,扬镳分路,将遍四海,必令为朕耳目。”语法:扬镳分路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书面语。示例:唐·颜师古《汉书叙例》:“六艺残缺,莫睹全文,各自名家,扬镳分路。”
- 7 眉扬目展
- 展:伸张。形容神采飞扬,精神振奋出处:清·李渔《闲情偶寄·宾白》:“同一话也,以尖新出之,则令人眉扬目展,有如闻所未闻。”语法:眉扬目展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人高兴时。
- 8 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 指反动统治者自己可以胡作非为,老百姓却连正当活动也要受到限制。出处:宋 陆游《老学庵笔记》第五卷:“田登作郡,自讳其名,触者必怒,吏卒多被榜笞。于是举州皆谓灯为火。上元放灯许人入州治游观,吏人遂书榜揭於市曰:‘本州依例放火三日。’”语法: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复句式;作宾语、分句;含贬义。示例:可是你“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我们偶说一句妨碍的话,你就说不吉利。(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七十七回)
- 9 忆鹤华亭
- 晋 陆机 , 华亭 人,遭谗被杀,临刑前慨叹:“ 华亭鹤唳,岂可復闻乎?”见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尤悔》、《晋书·陆机传》。后用为被杀害前怀念家乡的典故。
- 10 猿惊鹤怨
- 猿猴惊恐,鹤哀怨。形容凄凉悲哀的气氛。多指因战乱,人死于战场而造成的。亦作“猿悲鹤怨”、“鹤怒猿啼”。出处:宋·王阮《秋日寄舍弟》诗:“猿惊鹤怨草三尺,楚尾吴头天一方。”语法:猿惊鹤怨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11 骑鹤更扬州
- 同“ 騎鶴上揚州 ”。宋 陈韡 《哨遍·陈抑斋乞致仕》词:“十萬錢,騎鶴更 揚州 ,是人間幾曾有底。”
- 12 扬厉铺张
- 夸大渲染。出处:清·王韬《英但自守》:“而载笔者扬厉铺张,若临大敌,赏功之典,至再至三。”语法:扬厉铺张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13 骑扬州鹤
- 同“骑鹤上扬州”。
- 14 当面输心背面笑
- 比喻当面显得十分亲热,背后却在捣鬼。出处:鲁迅《华盖集续编·海上通信》:“因为中国向来就是‘当面输心背面笑’,正不必‘新的时代’的青年才这样。”语法:当面输心背面笑作谓语、宾语;指两面派。示例:你不要当面输心背面笑了
大家在问
鹤 字的笔顺写法
鹤 字的笔顺怎么写
1、在汉语字典中“ 鹤 ”字共有15画,笔顺写法是:点 横撇/横钩 撇 竖 点 横 横 横 竖 横 撇 横折钩 点 竖折折钩 横
2、鹤的笔顺写法图解:
3、动画演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