蹉跎时日简介
蹉跎时日的意思
解释:
蹉跎:时光白白过去。把时光白白地耽误过去。指虚度光阴
出处:
明·周楫《西湖二集·洒雪堂巧结良缘》:“郎君奉尊堂之命,远来游学,不可蹉跎时日。”
语法:
蹉跎时日作谓语、宾语;形容虚度光阴。
示例:
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108回:“事势多歧,筑室道谋,蹉跎时日。”
英语翻译
- 英语:
dream away one's time
蹉跎时日相关词语
- 1 日诵五车
- 一天诵读好多书。五车,形容书多。出处:宋·朱熹《答陈师德书》:“不然,则虽广求博取,日诵五车,亦奚益于学哉?”语法:日诵五车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2 日夜如梭
- 3 日陵月替
- 谓逐渐衰落、弛退。出处:唐·吴兢《贞观政要·君道》:“徵曰:‘观自古帝王,在于忧危之间,则任贤受谏。及至安乐,必怀宽怠,言事者惟令兢惧,日陵月替,以至危亡。’”语法:日陵月替作谓语、定语;用于政局。
- 4 日丽风清
- 阳光明丽,清风送爽。形容天气晴和。出处:魏巍《东方》第五部第十五章:“外面日丽风清,蓝天如洗,是一个典型的明净的秋日。”语法:日丽风清作谓语、定语;指很好的天气。
- 5 日积月累
- 一天一天、一月一月地不断积累。指长时间不断地积累。出处:《宋史 乔行简传》:“借纳忠效勤之意,而售其阴险巧佞之奸,日积月累,气势盖张;人主之威权,将为所窃弄而不自知矣。”语法:日积月累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指长时间不断地积累。示例:自是以后,日积月累,千百成群,其为国之蠹害甚矣。(清 顾炎武《日知录》卷九)
- 6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 比喻一种情况的形成,是经过长时间的积累、酝酿的。出处:明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92回:“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语法: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复句式;作主语、谓语;比喻事态的严重不是一时所致而是长期。示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大局坏到如此,也不是一个人,两个人的错。(高阳《胭脂井》)
- 7 时望所归
- 声望很高,为世人所敬仰。出处:《晋书 阮籍传》:“卿时望所归,今欲屈卿同受顾托。”语法:时望所归作谓语、定语;指声望高。示例:这是时望所归的人
- 8 日薄虞渊
- 犹日薄西山。虞渊,神话传说中日入之处。《淮南子·天文训》:“扞日呴至于虞渊,是谓黄昏。”庄逵吉校:“《太平御览》作‘薄于虞渊’。”出处:《淮南子·天文训》:“扞日呴至于虞渊,是谓黄昏。”庄逵吉校:“《太平御览》作‘薄于虞渊’。”语法:日薄虞渊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谢震《发刊词》:“大率昙花一现,即归乌有,其存焉者,亦大有日薄虞渊之景象。”
- 9 日久天长
- 指时间很久远。日:指时间。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日久天长,这些奴才们跟前,怎么说嘴呢?”语法:日久天长联合式;作状语、分句;形容经过很长时间。示例:学习外语没有什么诀窍,只有靠日久天长地积累。
- 10 三日不绝
- 优美动听的音乐长久地在屋梁上回荡,使人感觉长时间没有停止。形容歌声优美,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
- 11 妙絶时人
- 指作品的好,不是当时的人所能比。出处:三国魏曹丕《与吴质书》:“其五言诗之善者,妙绝时人。
- 12 指天誓日
- 指着苍天;对着太阳发誓。表示态度坚定或忠诚。出处:唐 韩愈《柳子厚墓志铭》:“指天日涕泣,誓生死不相背负,其若可信。”语法:指天誓日联合式;作谓语、状语;含褒义。示例:他指天誓日地表示愿意与之同生死共祸福。
- 13 云开见日
- 指拨开云雾;现出太阳。比喻送走黑暗重见光明。又比喻疑团解开;心情舒畅。出处: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 文益禅师》:“云开见日时如何?”语法:云开见日联合式;作谓语、状语;含褒义。示例:粉碎“四人帮”反党集团,犹如云开见日,举国同庆。
- 14 日月合壁
- 日月同时上升,出现于阴历的朔日。古人以为是国家的瑞兆。出处:《汉书·律历志上》:“日月如合壁,五星如连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