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孝作忠简介
移孝作忠的意思
解释:
指把孝顺父母之心转为效忠君主。同“移孝为忠”。
出处:
谢觉哉《不惑集 爱父母》:“不错,封建社会曾把养父母这件事涂上一些神秘色彩。它是利用人类热爱父母——‘孝亲’的自然伦理,要人民‘移孝作忠’。”
语法:
移孝作忠作谓语、宾语;用于处事。
移孝作忠的近反义词
- 近义词
- 移孝为忠
成语造句
- 1.古人尽孝,身体力行,移孝作忠,爱敬一切。
- 2.然而,在漫长的封建时代,受主流社会意识形态的浸润,孝的道德规范外延扩大,“移孝作忠”而糅入维护封建统治和宗法秩序的种种理念及作为。
- 3.当国家需要臣子在忠孝两者选取其一时,“移孝作忠”被认为合理,并得到鼓励。
- 4.“勖以移孝作忠”,给假守制,在南京设奠。
- 5.驻地虽与北平城近在咫尺,而佟父又患重病、引颈盼归,但佟麟阁只能移孝作忠,请妻子代奉高堂。
- 6.“大敌当前,此移孝作忠之时,我不能亲奉汤药,请代供子职,孝敬双亲。
移孝作忠相关词语
- 1 二郎作相
- 宋王祐 事 太祖 为知制诰, 太祖 遣使 魏州 ,许以使还为相。 及还而未果, 祐 笑谓亲宾曰:“某不做,儿子二郎必做。”二郎,其仲子 旦 ,后果为 真宗 相。事见 宋 邵伯温 《闻见前录》卷六。后因以为子侄为相的典故。
- 2 呼昼作夜
- 昼:白天。把白天叫作夜晚。比喻颠倒黑白,不分是非。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二十:“且不可呼昼作夜,更饶善巧,终不能指东为西。”
- 3 义胆忠肝
- 指为人正直忠贞。出处:《水浒传》第七二回:“义胆包天,忠肝盖地,四海无人识。”语法:义胆忠肝作谓语、定语;用于为人等。示例:安得义胆忠肝兮,同享宇宙太平!太平天国 洪秀全《因冯云山有难感慨作歌》
- 4 作如是观
- 泛指对某一事物作如此的看法。出处:《金刚经》:“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语法:作如是观动宾式;作谓语;泛指对某事物作如此看法。示例:鲁迅《而已集 大衍发微》:“只作如是观,虽然太煞风景,对不住'正人君子'们。”
- 5 跷蹊作怪
- 跷蹊:奇怪。奇怪多端出处:明·洪楩《清平山堂话本·简贴和尚》:“只因这封简帖儿,变出一本跷蹊作怪底小说来。”语法:跷蹊作怪作谓语、定语;用于稀奇的事物。
- 6 竭忠尽节
- 竭尽忠诚和气节。出处:《后汉书·庞参传》:“太尉庞参,竭忠尽节,徒以直道不能曲心,孤立群邪之间,自处中伤之地。”
- 7 图作不轨
- 图谋不轨。出处:《东观汉记·郑众传》:“及宪兄弟图作不轨,众遂首谋诛之,以功迁大长秋。”语法:图作不轨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 8 流移失所
- 犹言流离失所。出处:《清史稿·世祖纪》:“自后有流移失所甘心投诚者,有司礼送京师,加恩畜养。”语法:流移失所作谓语、定语;指无处安身,到处流浪。
- 9 敢作敢当
- 敢:有胆量。敢于放手行事,敢于承担责任。出处:清 石玉昆《三侠五义》第75回:“敢作敢当,才是英雄好汉。”语法:敢作敢当联合式;作谓语、定语;指敢于承担责任。示例:敢作敢当,也是不可不有的精神。(鲁迅《两地书》十八)
- 10 作鸟兽散
- 一群人慌张而狼狈地四散逃开示例:义军进逼京城,吓得朝廷官僚们惶惶不可终日,崇祯上吊,皇城禁军作鸟兽散。
- 11 磨杵作针
- 形容只要肯下功夫,再难的事也能成出处:清·李渔《闲情偶寄·颐养·止忧》:“人非铁石,奚堪磨杵作针;寿岂泥沙,不禁委尘入土。”语法:磨杵作针作谓语、定语、宾语;指功到自然成。示例:只要工夫下得深,总有磨杵作针的一天。
- 12 二一添作五
- 本是珠算除法的一句口诀,是二分之一等于零点五的意思。比喻双方平分。出处: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二回:“好好儿的‘二一添作五’的家当,如今弄成‘三一三十一’了。”语法:二一添作五作谓语、分句;比喻双方平分。示例:我们一言为定,不管赚多赚少,二一添作五。
- 13 谋道作舍
- 造房子请教路人。比喻人多嘴杂,意见纷纷,办不成事。出处:宋·宋祁《杂说》:“谋道作舍,三年弗架。”语法:谋道作舍作宾语、定语;用于人的处世。
- 14 混作一谈
- 见“混为一谈”。出处:鲁迅《集外集拾遗补编·拳术与拳匪》:“中国近来每与柔术混作一谈,其实是两件事。”语法:混作一谈作谓语、宾语;用于否定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