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好弃恶简介
同好弃恶的意思
解释:
同修前好,抛弃旧怨
出处:
《左传·成公十三年》
同好弃恶相关词语
- 1 山中无好汉,猢狲称霸王
- 俗语,比喻没有能人,普通人物亦充当主要角色。同“山上無老虎,猴子稱大王”。
- 2 琴瑟和好
- 比喻夫妇情深和美。亦作“琴瑟静好”、“琴瑟之好”、“琴瑟之欢”、“琴瑟之乐”、“琴瑟和同”、“琴瑟和调”。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孙生》:“孙由是琴瑟和好。生一男一女。十余年从无角口之事。”语法:琴瑟和好作宾语、定语;多用于夫妻之间。
- 3 非同小可
- 小可:寻常;一般。不同于一般的小事。形容事情重要或情况严重;不可忽视。也指人的学问、本领不同寻常。出处:元 关汉卿《魔合罗》第三折:“人命事关天关地,非同小可!”语法:非同小可动宾式;作谓语、定语;指事关重大。示例:进了郑家门,这一惊非同小可,只见郑老爹两眼哭得通红。(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二十回)
- 4 黄钟毁弃,瓦釜雷鸣
- 黄钟被砸烂并被抛置一边,而把泥制的锅敲得很响。比喻有才德的人被弃置不用,而无才德的平庸之辈却居于高位。出处:战国·楚·屈原《楚辞·卜居》:“世溷浊而不清,蝉翼为重,千钧为轻;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语法:黄钟毁弃,瓦釜雷鸣作定语、分句;指贤人不被所用。示例:郭沫若《批评——欣赏——检察》:“在黄钟毁弃,瓦釜雷鸣的时代,对于瓦釜加以不恤的打击。”
- 5 背恩弃义
- 指辜负别人对自己的恩义。同“背恩忘义”。出处:汉 桓宽《盐铁论 未通》:“反以身劳民,民犹背恩弃义而远流亡。”语法:背恩弃义作谓语、定语;指不记恩德。示例:反之,丢掉革命传统,对人民背恩弃义,一阔脸就变,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便为人民所诅咒了。管桦《关于的复信》
- 6 两面讨好
- 在两派之间摇摆或保持中间立场以讨好双方的人出处:司马文森《风雨桐江》第17章:“你是秘书长,在会上我听见你尽在那儿打圆场,两面讨好,到底是个什么居心?”语法:两面讨好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和事佬。示例:李六如《六十年的变迁》第八章:“他知道婆婆官赵惠文一向是两面讨好的。”
- 7 罪盈恶满
- 盈:充满。罪恶已经到头了。形容罪大恶极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98回:“害命杀牲,造下无边之孽,罪盈恶满,致有地狱之灾。”语法:罪盈恶满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8 玉石同碎
- 犹玉石俱焚。出处:晋·袁宏《三国名臣序赞》:“沧海横流,玉石同碎。”语法:玉石同碎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 9 好骑者堕
- 惯于骑马的人常常会从马上摔下来。比喻善长某一技艺的人,往往因大意而招致失败。出处:汉 袁康《越绝书 外传记吴王占梦》:“悲哉,夫好船者溺,好骑者堕,君子各以所好为祸。”语法:好骑者堕作宾语、定语;同“骑者善堕”。
- 10 好善乐施
- 好:喜欢;善:亲善;乐:乐意;施:施舍;把财产给别人。指喜欢作善事;乐意施舍。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乐书二》:“闻徽音,使人乐善而好施;闻羽音,使人整齐而好礼。”语法:好善乐施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含褒义。示例:夫妻两口,为了疏财仗义,好善乐施。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张员外又抚螟蛉子》
- 11 六合同风
- 六合:指上下和东西南北,泛指天下。 古指天下各处的风俗教化完全一样。出处:《汉书·王吉传》:“春秋所以大一统者,六合同风,九州共贯也。”
- 12 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
- 用来形容人不识好歹出处:《红楼梦》《八仙得道传》
- 13 欺善怕恶
- 欺侮善良者,惧怕凶恶者。出处:明 杨柔胜《玉环记 韦皋别妻》:“田舍翁住在山圪落,恃老无端多凶恶,我每反被相辱没,欺善怕恶,欺善怕恶。”语法:欺善怕恶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示例:明·杨柔胜《玉环记·韦皋别妻》:“田舍翁住在山圪落,恃老无端多凶恶,我每反被相辱没,欺善怕恶,欺善怕恶。”
- 14 好色之徒
- 好:喜欢;色:情欲;徒:人(多指坏人)。贪爱女色;玩弄女性的人。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子罕》:“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语法:好色之徒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含贬义。示例:无知骨子里是个好色之徒,怎敖得住!家里不能做手脚,便在外面寻花问柳。(清 张南庄《何典》第八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