扣槃扪籥简介
扣槃扪籥的意思
解释:
比喻认识片面,未得要领。同“扣槃扪烛”。
出处:
宋·苏轼《日喻》:“生而眇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或告之曰:‘日之状如铜槃。’扣槃而得其声。他日闻钟,以为日也。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烛。’扪烛而得其形。”
语法:
扣槃扪籥作谓语、定语;比喻认识片面,未得要领。
示例:
俞平伯《诗的神秘》:“都是扣槃扪籥之谈,招摇撞骗之技。”
扣槃扪籥的近反义词
- 近义词
- 扣槃扪烛
成语故事
- 古时一个天生瞎子问人太阳是什么样的,人家说太阳像铜盘,瞎子回家发现铜盘是可以敲响的,就把敲钟的声音误以为是太阳,人家告诉他太阳不发声而像蜡烛一样有热量,他回家把蜡烛当成了太阳。一天他发现乐器籥跟蜡烛很像,也以为是太阳
扣槃扪籥相关词语
- 1 扣帽子
- 把不好的名目硬加在人头上出处:毛泽东《事情正在起变化》:“人们反对扣帽子,这只是反对共产党扣他们的帽子。”语法:扣帽子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处事。示例:郭光《仅仅是开始》:“他瞪着眼给我扣帽子,说我闹温情。”
- 2 扣心泣血
- 扣:敲打。比喻极其悲愤痛心出处:《梁书·元帝纪》:“孤以不德,天降之灾,枕戈饮胆,扣心泣血。”语法:扣心泣血作谓语;用于十分痛心场合。
- 3 扪参历井
- ①唐李白《蜀道难》诗:“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参、井,皆星宿名,分别为蜀秦分野。谓自秦入蜀途中,山势高峻,可以摸到参、井两星宿。后因以“扪参历井”形容山势高峻,道路险阻。②形容世路艰难。出处:唐·李白《蜀道难》诗:“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宋·王铚《王公四六话》:“邓温伯知成都谢上表云:‘扪参历井,敢辞蜀道之难;就日望云,愈觉长安之远。’自后凡官两川者,谢表相承用此一联。”语法:扪参历井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挹斗扬箕误有名,扪参历井信浮生。清·钱谦益《剡城》诗之二
- 4 扪虱而谈
- 扪:按。一面捺着虱子,一面谈着。形容谈吐偷窃,无所畏忌。出处:《晋书·王猛传》:“桓温入关,猛被褐而诣之,一面谈当世之事,扪虱而言,旁若无人。”语法:扪虱而谈作谓语、定语;指谈吐从容。示例:扪虱而谈,当时竟传为美事。(鲁迅《而已集 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 5 扪烛扣盘
- 认识片面,没有抓住事物的本质。出处:日喻说
- 6 大才槃槃
- 槃槃:形容大的样子。指有大才干的人。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下》刘孝标注引《续晋阳秋》:“大才槃槃谢家安。”语法:大才槃槃作定语;指能人。
- 7 扣壶长吟
- 借指抒发壮怀或不平之气出处:清 唐孙华《题薪禅弟》诗:“扣壶长吟心未厌,惜哉狂竖徒骄盈。”语法:扣壶长吟作主语、定语;指怀才不遇。
- 8 朱槃玉敦
- 珠槃:用珍珠装饰的盘子;玉敦:玉制的盛器。特指古代天子、诸侯歃血为盟时所用的礼器。出处:《周礼·天官·玉府》:“若合诸侯,则共珠槃玉敦。”语法:说不定国王还要歃血为盟呢,~的准备也是不可少的。 ★郭沫若《屈原》第二幕示例:说不定国王还要歃血为盟呢,朱槃玉敦的准备也是不可少的。(郭沫若《屈原》第二幕)
- 9 盲翁扪龠
- 比喻只凭片面了解或局部经验就对事物妄加判断。出处:生而眇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或告之曰:“日之状如铜盘。”扣盘而得其声。他日闻锺以为日也。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烛。”扪烛而得其形,他日揣籥以为日也。日之与锺籥亦远矣,而眇者不知其异,以其未尝见而求之人也。[2] 宋·苏轼《日喻》语法:作宾语、定语;指看问题以偏概全示例:盲翁扪籥但取似,叶公好龙固为名。[3] 清·赵翼《岣嵝碑歌》
- 10 三环五扣
- 形容捆绑结实。出处: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51回:“四爷赶上一步,就势按倒,解他腰带,三环五扣的捆了一回。”语法:三环五扣作定语、状语;用于书面语。
- 11 大才榱槃
- 指有大才干的人。同“大才槃槃”。
- 12 残槃冷炙
- 冷炙:已经凉了的烤肉。指残剩的饭菜。也指权贵施舍的东西出处:《郭子》:“王光禄曰:‘正得残槃冷炙。’”语法:残槃冷炙作主语、宾语、定语;指残剩的场面。
- 13 盲人扪烛
- 见“盲翁扪钥”。出处:民意《告非难民生主义者》第三节:“盲人扪烛,而以为日,欲正告之,则不能免于词费。”语法:盲人扪烛作宾语、定语;指看问题以偏概全。
- 14 扣人心弦
- 扣:敲打。心弦:指因感动而引起共鸣的心。也作“动人心弦”。形容言论或表演深深地打动人心。出处:魏巍《东方》第二部第七章:“据说这人最不爱讲话,但那天的几句话,却是那样扣人心弦,感动得自己当时流下了眼泪。”语法:扣人心弦动宾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褒义。示例:体育馆里,一场扣人心弦的排球比赛正在进行着。
大家在问
籥 字的笔顺写法
籥 字的笔顺怎么写
1、在汉语字典中“ 籥 ”字共有23画,笔顺写法是:撇 捺 横 竖 横折 横 竖 横折 横 竖 横折 横 竖 横折钩 横 竖 竖
2、籥的笔顺写法图解:
3、动画演示: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