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道浇漓简介
世道浇漓的意思
解释:
世道:社会风气;浇漓:人情淡薄。社会人情冷漠刻薄
出处:
鲁迅《随感录·人心很古》:“慷慨激昂的人说:‘世道浇漓,人心不古。’”
语法:
世道浇漓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成语造句
- 1.我们把世道浇漓、人心不古,作为生存技巧教给孩子们,古人说“人生识字糊涂始”,如今不识字的孩子已然有很多烦心事了。
- 2.可能有人会说,这世道真是道德沦丧、人心不古、世道浇漓,婚姻这么神圣的事情都能作为工具。
- 3.近来,某些专家学者呼吁青少年诵读“四书五经”的声音不绝于耳,这大概是他们觉得“世道浇漓,人心不古”,于是病笃乱投医,转而向孔老夫子讨救兵了。
- 4.人心不古,世道浇漓,道德武器船不坚,炮不利,造新船新炮又不敢。
- 5.铲平的是坟头,根绝的是慎终追远的传统,带来的是世道浇漓,实现的是权力再次成功地践踏普通人的尊严。
- 6.有人说世道浇漓、人心不古,如果用这所谓“四少”内涵的演变来衡量,倒也未必没有道理。
世道浇漓相关词语
- 1 太丘道广
- 太丘:东汉陈寔,曾为太丘长,世称陈太丘。指交游甚广。出处:《后汉书·许劭传》:“太丘道广,广则难周。”语法:太丘道广作谓语;指交游甚广。示例:君谓:“亚子太丘道广,将谓举世尽贤者。”(柳亚子《燕子龛遗诗序》)
- 2 河沙世界
- 指多如恒河沙数的佛世界。语本《金刚经·一体同观分》:“是诸恒河所有沙数,佛世界如是,宁为多不?”出处:语出《金刚经·一体同观分》:“是诸恒河所有沙数,佛世界如是,宁为多不?”南汉·张瀛《赠琴棋僧歌》:“河沙世界尽空空,一存寒灰冷灯畔。”语法:河沙世界作宾语、定语;用于佛家语。示例:南汉·张嬴《赠琴棋僧歌》:“河沙世界尽空空,一寸寒灰冷灯畔。”
- 3 道道地地
- 非常地道出处:陈立德《前驱》:“虽然号称是留过洋的博士,其实却只不过是一个道道地地的上海小开,连点商人的本事也没有。”语法:道道地地作谓语、定语;指非常地道。示例:张贤亮《习惯死亡》第二部:“于是你明白了更尴尬的是他们两人正躺在床上而你道道地地的是个闯入者。”
- 4 文章盖世
- 盖世:超过世人。指文章好得无与伦比,谁都赶不上。出处:宋·吴曾《能改斋漫录·苏琼善词》:“韩愈文章盖世,谢安性情风流。”语法:文章盖世作谓语、定语;用于作文等。示例: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82回:“臣知此人文章盖世,学问惊人,诸子百家,无书不览。”
- 5 万世不拔
- 永远不动摇出处:《上高宗封事》
- 6 厉世摩钝
- 指磨砺世人,使笨拙的人奋发有为。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梅福传》:“爵禄束帛者,天下之底石,高祖所以厉世摩钝也。”语法:厉世摩钝联合式;作谓语;指激励世人,使笨拙的人奋发有为。示例:清·徐自华《鉴湖女侠秋君墓表》:“洵可谓热心公益而厉世摩钝者矣。”
- 7 兴致淋漓
- 犹兴会淋漓。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0回:“有时有了兴致淋漓的时节,就难免有些‘小德出入’。”语法:兴致淋漓作谓语、状语;用于书面语。示例:曹禺《雷雨》第三幕:“鲁贵兴致淋漓地刚刚数落完他的家庭训话。”
- 8 卷甲倍道
- 卷起铠甲,急速前进出处:先秦 孙武《孙子 军事》:“是故卷甲而趋,日夜不处,倍道兼行,百里而争利。”语法:卷甲倍道作谓语;指急行军。示例:燕王度忠必争居庸,帅精兵八千,卷甲倍道趋怀来。《明史·宋忠传》
- 9 狂悖无道
- 狂悖:狂妄背理。狂妄猖獗,蛮不讲理出处:东汉·班固《汉书·五行志中》:“汉大臣征贺为嗣,即位,狂悖无道。”语法:狂悖无道作谓语、定语;指人蛮横。
- 10 师严道尊
- 为师之道要尊贵、庄严。《礼记 学记》:“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宋 韩淲《涧泉日记》:“郑康成事马融,三年不得见,乃使高业弟传授于玄……汉之师道尊严如此。”出处:《荀子·致士》:“师术有四,而博习不与焉。尊严而惮,可以为师。”《礼记·学记》:“凡学之道,严师为难。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语法:师严道尊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11 傲睨一世
- 睨:斜视。高傲地旁观,对当代的一切都不看在眼里。形容傲慢自负,目空一切。出处:《宋史 沈辽传》:“辽字睿达,幼挺拔不群,长而好学尚友,傲睨一世。”语法:傲睨一世作谓语、定语;指人的处世态度。
- 12 钓名欺世
- 作伪求取虚名,欺骗世人出处:清 郑燮《潍县寄舍弟墨第四书》:“不过挪移借贷,改窜添补,便尔钓名欺世。”语法:钓名欺世作谓语、定语;同“欺世盗名”。示例:他喜欢干钓名欺世的事情
- 13 未足为道
- 足:值得。不值得一提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长髭旷禅师法嗣》:“若与他作对,即是心境两法能所双行,便有种种见解,亦是狂慧,未足为道。”语法:未足为道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14 世掌丝纶
- 《礼记 缁衣》:“王言如丝,其出如纶。”后中书省代皇帝草拟诏旨,称为掌丝纶。父子或祖孙相继在中书省任职的称为世掌丝纶。出处:《礼记·缁衣》:“王言如丝,其出如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