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唯否否简介
唯唯否否的意思
解释:
唯唯:同意的应声;否否:别人说否,自己也跟着说否。形容虚与委蛇,不可置否。
出处: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太史公自序》:“太史公曰:'唯唯,否否,不然。'”
语法:
唯唯否否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形容胆小怕事,一味顺从。
示例:
巴金《雾》:“老头子的话似乎就不会有完结的时候。青年只是唯唯否否地应着。”
唯唯否否的近反义词
- 近义词
- 不可置否
成语造句
- 1.自知犯了错的二皇子,唯唯否否的思筹了一会儿,终于在心里叹口气“唉,火是自己放的,最好还是自己救去。
- 2.看到契诃夫笔下的那个唯唯否否的七等文官的形象,使人感到在沙皇俄国的社会里,人性被歪曲得多么厉害啊!
- 3.牛不喝水强按头,这不是强人所强,又是什么?自知犯了错的二皇子,唯唯否否的思筹了一会儿,终于在心里叹口气“唉,火是自己放的,最好还是自己救去。
- 4.因为你经学功底深厚,所以朕特地问你,你应该阐明得失,指出为政的要点,不要唯唯否否,或者怀疑恐惧。
- 5.认识他的人都知道,陈略十分的文静,那是一种让人十分的无奈的腼腆,遇人唯唯否否,不敢高声语,行事鼠首偾事,恐惊身边人。
- 6.李老汉见他年纪轻轻的一个公子哥儿模样,哪里肯信,却也不敢公然说不信,嘴上唯唯否否,脸上神色却是不是为然。
唯唯否否相关词语
- 1 俯仰唯唯
- 唯唯:答应的声音。点头答应。比喻谦卑地应付。出处:唐·李朝威《柳毅传》:“毅撝退辞谢,俯仰唯唯。”语法:俯仰唯唯作谓语、状语;用于处事。
- 2 唯唯绸否
- 唯唯:同意的应声;否否:别人说否,自己也跟着说否。形容虚与委蛇,不可置否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太史公曰:‘唯唯,否否,不然。’”语法:唯唯绸否作谓语、定语;形容胆小怕事。示例:巴金《雾》:“老头子的话似乎就不会有完结的时候。青年只是唯唯绸否地应着。”
- 3 一臧一否
- 臧:善,好。 一吉一凶。
- 4 不可置否
- 形容不可否认出处:辞海
- 5 任人唯贤
- 任用人只选择德才兼备的人。出处:《尚书 咸有一德》:“任官惟贤才,左右惟其人。”语法:任人唯贤兼语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分句;含褒义。示例:选拔干部应当是任人唯贤。
- 6 唯阿之间
- 唯、阿:为答应声。比喻差别不大。出处:《老子》第二十章:“唯之与阿,相去几何?”《宋书·蔡兴宗传》:“宰卫相去,唯阿之间。”
- 7 奉命唯谨
- 奉命:接受命令;唯:只有;谨:小心谨慎。指服从命令,小心谨慎。出处:明·陶宗仪《辍耕录》卷十五:“诸官奉命唯谨。”语法:奉命唯谨作谓语、宾语;指小心谨慎服从命令。示例:老舍《吊济南》:“奉命唯谨落个好官,我自为之,别无可虑。”
- 8 唯妙唯肖
- 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巧妙,非常逼真。出处:老舍《赵子曰》:“这样从锣鼓中把古人的一举一动形容得唯妙唯肖。”语法:唯妙唯肖作状语、定语;同“惟妙惟肖”。示例:他把她画得唯妙唯肖
- 9 否尽泰来
- 否极泰来。
- 10 献可替否
- 献:进;替:废。指劝善归过,提出兴革的建议。出处:先秦 左丘明《左传 昭公二十年》:“君所谓可,而有否焉,臣献其否,以成其可;君所谓否,而有可焉,臣献其可,以去其否。”语法:献可替否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示例: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胡广传》:“臣闻君以兼览博照为德,臣以献可替否为忠。”
- 11 赏善罚否
- 见“赏善罚恶”。出处:《隶释·汉平都相蒋君碑》:“赏善罚否,宽猛协中。”语法:赏善罚否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奖赏好的惩罚坏的。
- 12 否极而泰
- 否、泰:64卦中的两个卦名。指坏的到了尽头就要好起来出处:《宋史·韩令坤等传论赞》:“虽太祖善御,诸臣知机,要亦否极而泰之象也。”语法:否极而泰作定语;用于时运。
- 13 敢不唯命
- 敢:反语,“怎敢”、“不敢”之意。怎么敢不遵照你的命令办呢?出处:《宋史·李万超传》:“万超奋然谓其部下曰:‘非止逃生,我足建勋,汝曹能乎?’众皆跃然喜曰:‘敢不唯命!’”语法:敢不唯命作谓语、定语;指不敢推辞。
- 14 唯利是视
- 亦作“唯利是求”。亦作“唯利是图”。以利为着眼点。谓一心只顾谋取利益。出处:春秋·鲁·左丘明《左传·成公十三年》:“余虽与晋出入,余唯利是视。”语法:唯利是视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处事。示例:晋·陈寿《三国志·魏志·吕布传评》:“吕布有虓虎之勇,而无英奇之略,轻较反复,唯利是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