拯溺扶危简介
拯溺扶危的意思
解释:
拯:救。溺:落水者。危:危难。救助落水者,扶持危难中的人或国家。亦作“拯危扶溺”、“拯危济困”。
出处:
《陈书·虞寄传》:“然夷凶剪乱,拯溺扶危,四海乐推,三灵眷命,揖让而居南面者,陈氏也。”
语法:
拯溺扶危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处事。
示例:
金·马钰《战掉丑奴儿》词:“风刀雪箭三冬苦,当恤贫儿,身上无衣……人人正好修功德,当起慈悲,拯溺扶危。”
拯溺扶危的近反义词
- 近义词
- 拯危扶溺
拯溺扶危相关词语
- 1 危言正色
- 刚直的言论和严正的态度。出处:唐·陈子昂《谏灵驾入京书》:“必待非常之主,然后危言正色,抗议直辞,赵汤矍而不回。”语法:危言正色作定语、状语;指忠言。示例:宋·曾巩《序》:“其从政宽易爱人,及在朝廷,危言正色,人有所不能及也。”
- 2 携幼扶老
- 同“扶老携幼”。出处:东汉·班固《汉书·严助传》:“施德垂赏以招致之,此必携幼扶老以旧圣德。”语法:携幼扶老作宾语、状语;指搀着老人,领着小孩。
- 3 趁人之危
- 利用别人危险的境况图利。出处:蒋子龙《开拓者,开拓者》十六:“金城扭头瞪他一眼:‘去你妈的!君子不趁人之危。’”语法:趁人之危动宾式;作谓语;同乘人之危。示例:柳建伟《英雄时代》第二章:“譬如怀疑我可能会趁人之危逼你们贱卖国有企业。”
- 4 旦夕之危
- 旦夕:比喻短时间内。危:危险。形容危险逼近。出处:《三国志·蜀志·孟光传》:“旦夕之危,倒悬之急。”语法:旦夕之危作宾语;指危险迫在眉睫。
- 5 济困扶危
- 济:接济;扶:扶助。帮助陷入危困境地的人。出处:元 王实甫《西厢记》:“则为那善文能武人千里,凭着这济困扶危书一缄。”语法:济困扶危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分句;含褒义。示例:你是最肯济困扶危的人,难道就眼睁睁的看着人家来摆布死了我们娘儿们不成?(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十五回)
- 6 整衣危坐
- 危坐:端正地坐着。形容严肃或拘谨的样子语法:整衣危坐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恭敬严肃地坐着。示例:他整衣危坐的样子让人发笑
- 7 毁不危身
- 见“毁不灭性”。出处:西汉·戴圣《礼记·檀弓下》:“丧不虑居,毁不危身。”语法:毁不危身作宾语、定语;用于服丧等场合。
- 8 倒悬之危
- 倒悬:象人被倒挂着一样。比喻处境极端困难。出处:《孟子 公孙丑上》:“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如解倒悬也。语法:倒悬之危作宾语;比喻处境极端艰难。示例:有游客张君瑞,奉书令小僧拜投于麾下,欲求将军以解倒悬之危。(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一折)
- 9 临危不顾
- 临:遇到;危:危险。遇到危难的时候,一点也不怕。出处:《三国志 魏志 陈留王传》:“和、琇、抚皆抗不挠,拒会凶言,临危不顾。”语法:临危不顾作谓语、定语、状语;指十分英勇。示例:《周书·赵善传论》:“思赴蹈于仁义,临危不顾,前哲所难。”
- 10 拽耙扶犁
- 从事农业活动,以种田为业。出处:《孤本元明杂剧 东平府》第二折:“哥哥!你倒好拽耙扶犁,怎生打的他来?”语法:拽耙扶犁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11 支叶扶疏
- 形容树木长势良好,颇为繁盛。也形容家族繁盛,子孙满堂,还可形容文章内容充实出处:东汉·班固《汉书·武五子传》:“高皇帝,览踪迹,观得失,见秦建本非是,故改其路,规土连城,布王子孙,是以支叶扶疏,异姓不得间也。”语法:支叶扶疏作主语、宾语;形容树木长势良好。
- 12 扶急持倾
- 扶:帮助;持:握,把握。指能够挽回颠危的局面,使之转危为安出处:西汉·刘向《战国策》序:“故其谋扶急持倾,为一切之权。”语法:扶急持倾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时局。
- 13 临危蹈难
- 临:面对、靠近;蹈:用脚踩。 面对危险的局势,勇于赴汤蹈火,慷慨就义。出处:唐·韩愈《清边郡王杨燕奇碑文》:“敌攻无坚,城守必完,临危蹈难,歔欷感发。”
- 14 危如朝露
- 危险得象清早的露水,太阳一出就会消失。比喻处境极危险。出处:《史记·商君列传》:“君之危若朝露,尚将延年益寿乎。”语法:危如朝露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处境极危险。示例:蔡东藩《五代史演义》第30回:“陛下前在晋阳,兵不过五千人,为唐兵十余万所攻,危如朝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