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扯西拽简介
东扯西拽的意思
解释:
谓事情互相纠缠。犹言拆东补西。
出处: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七:“别件事,或者有些东扯西拽,东掩西遮,东三西四,不容易说话。这做媒乃是冰人撮合,一天好事。”
语法:
东扯西拽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事物或处事。
示例: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22卷:“也就东扯西拽,不能如意。”
东扯西拽的近反义词
- 近义词
- 东扯西拉
东扯西拽相关词语
- 1 东望西观
- 同“东张西望”。出处:《再生缘》第十一回:“这边受专心等,东望西观只候临。”语法:东望西观作谓语、宾语、状语;指乱看。
- 2 东拦西阻
- 指极力阻拦出处:《雪岩外传》第十回:“众家人听说,忙东拦西阻的教他们止声。”语法:东拦西阻作谓语、状语;用于口语。示例:他东拦西阻地让我放弃这个计划
- 3 痛抱西河
- 比喻丧子之痛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子夏居西河教授,为魏文侯师。其子死,哭之失明。”语法:痛抱西河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4 东西南北
- 指四方、到处、各地、普天下或方向;亦指到处飘泊,行踪不定。出处:《左传·襄公二十九年》:“东西南北,谁敢安处。” 《礼记·檀弓上》:“今丘(孔子)也,东西南北之人也。”语法:东西南北作主语、宾语、定语;指方向。示例:后以奔走四方,东西南北,驰驱少暇。(清 黄遵宪《人境庐诗草自序》)
- 5 东壁余光
- 东邻墙壁上透过来的光。表示对他人有好处而对自己并无损害的照顾或好处。
- 6 马首欲东
- 谓东归;返回。语本《左传·襄公十四年》:“栾黡曰:‘晋国之命,未是有也。余马首欲东。’乃归。”杨伯峻注:“秦兵在西,东则归矣。”出处:语出《左传·襄公十四年》:“栾黡曰:’晋国之命,未是有也。余马首欲东。’乃归。”杨伯峻注:“秦兵在西,东则归矣。”语法:马首欲东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今马首欲东,无可相赆,手制粗鞋一双,绫袜一緉,聊表微意。《西湖二集·洒雪堂巧结良缘》
- 7 东躲西跑
- 躲:躲藏,避开。形容四处逃散,分头躲藏。形容极为惊慌。出处:清 褚人获《隋唐演义》第五回:“这番遇了秦叔宝,里外夹攻,杀得东躲西跑,南奔北窜。”语法:东躲西跑作谓语、状语;指惊慌。示例:他被打得东躲西跑的。
- 8 东向而望,不见西墙
- 比喻主观片面,顾此失彼。出处:《吕氏春秋 去尤》:“东面望者,不见西墙;南乡视者,不睹北方:意有所在也。”
- 9 东风入律
- 谓春风和畅,律吕调协。常用以称颂盛世。
- 10 不识东家
- 指不识近邻是圣贤。出处:“不识东家丘”的略语。相传孔子西家有愚夫,不识孔子为圣人,称之为“东家丘”。语法:不识东家作谓语、定语;指人不识货。示例:荀济人非许、郭,不识东家,虽复莠言自口,未宜荣辱也。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秦太上君寺》
- 11 东门种瓜
- 原指秦东陵侯召平在秦灭亡后不仕新主,在长安东青门外种瓜。借指离官隐居务农。也比喻富贵的人后来贫困潦倒。出处:《史记·萧相国世家》:“召平者,故秦东陵侯。秦破,为布衣,贫,种瓜于长安城东。”
- 12 东荡西游
- 荡:放浪,游荡;游:行走。指到处游荡,不务正业出处:明·无名氏《杨家将演义》第三卷:“焦赞不肯歇息,邀军校乘着月色,东荡西游。”语法:东荡西游作谓语、定语;指不务正业。示例:他整天东荡西游,不干正事
- 13 东西南北客
- 指居处无定之人。出处:参见“东西南北人”。语法:东西南北客作主语、宾语;用于游民。示例:纶巾老子无遗策,长作东西南北客。宋 陈与义《欲离均阳而雨不止书八句寄何子应》诗
- 14 扶东倒西
- 扶:扶持,搀扶。比喻随他人的意志转移,自己没主见出处:宋·朱熹《朱子语类》第131卷:“张魏公才极短,虽大义极分明而不全晓事,扶得东边,倒了西边;知得这里,忘了那里。”语法:扶东倒西作谓语、定语;指人没主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