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裘夏葛简介
冬裘夏葛的意思
解释:
裘:皮衣;葛:葛麻衣。泛指美服。
出处:
《公羊传·桓公七年》:“士不及兹四者,则冬不裘,夏不葛。”
语法:
冬裘夏葛作宾语、定语;泛指美服。
示例:
举得起,放得下,以便冬裘夏葛的同它换衣服。(清 吴趼人《痛史》第一回)
英语翻译
- 英语:
wear fur in winter and coarse clothes in summer
冬裘夏葛相关词语
- 1 郭公夏五
- 《春秋》一书中,“郭公”下未记事,“夏五”后缺“月”字。 比喻文字脱漏。出处:《春秋·庄公二十四年》:“冬,戎侵曹。曹羁出奔陈。赤归于曹。郭公。”《春秋·桓公十四年》:“十有四年春正月,公会郑伯于曹。无冰。夏五。”
- 2 狐裘尨茸
- 见“狐裘蒙戎”。出处:《左传·僖公五年》:“狐裘尨茸,一国三公,吾谁适从?”语法:狐裘尨茸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 3 夏鼎商彝
- 夏代的鼎,商代的彝器。泛指古董。出处:元汤式《一枝花 赠王马杓》套曲:“纵然道夏鼎商彝休将做宝贝啶,也不似他情忺。”语法:夏鼎商彝作主语、宾语、定语;指古董。示例: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95回:“入到内进,只见一律都是红木家伙,摆设的都是夏鼎商彝。”
- 4 冬温夏清
- 冬天使父母温暖,夏天使父母凉爽。本指人子孝道。现亦泛称冬暖夏凉。出处:北魏《张猛龙碑》:“冬温夏清,晓夕承奉。”语法:冬温夏清作宾语、补语;指冬暖夏凉。示例: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3回:“为人子者,冬温夏清,昏定晨省,出入扶持。”
- 5 葛巾野服
- 葛巾:用葛布缝制的头巾。戴葛布头巾,穿乡野粗布衣服。指隐士或道士的服饰出处: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二卷:“这国能葛巾野服,扮作了道童模样。”语法:葛巾野服作宾语、定语;用于人的服饰。示例: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八回:“蘧太守也换了葛巾野服,拄着天台藤杖,出来陪坐。”
- 6 夏炉冬扇
- 夏天生火炉,冬天扇扇子。比喻做事不符合当时的需要,费了力气而得不到好处。出处:汉 王充《论衡 逢遇》:“以夏进炉,以冬奏扇,为所不欲得之事,献所不欲闻之语,其不遇祸,幸矣。”语法:夏炉冬扇联合式;作宾语、定语;含贬义。
- 7 广夏细旃
- 高大的房屋,精致的毡毯。指居住条件优越。语出《汉书·王吉传》:“广夏之下,细旃之上,明师在前,劝诵在后。”颜师古注:“广夏,大屋也。旃,与毡同。”出处:语出《汉书·王吉传》:“广夏之下,细旃之上,明师在前,劝诵在后。”颜师古注:“广夏,大屋也。旃,与氈同。”语法:广夏细旃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生活等。示例:其视欧美之民,广夏细旃,膳饮精洁。康有为《大同书》甲部第一章
- 8 冬箑夏炉
- 箑:扇子。冬天搧扇子,夏天生火炉。比喻做事不符合当时的需要,费了力气而得不到好处。出处:《淮南子·精神训》:“知冬日之箑,夏日之裘,无用于己,则万物之变为尘埃矣。”
- 9 严霜夏零
- 零:凋零。由于受寒霜摧残,夏季的草木都凋零了。比喻无道的君王恣意暴虐。出处:《隋书·梁毗传》:“忤意者严霜夏零,阿旨者膏雨冬澍,荣枯由其脣吻,废兴候其指麾。”
- 10 夏五郭公
- 《春秋》一书中,“夏五”后缺“月”字,“郭公”下未记事。比喻文字脱漏。出处:《春秋·桓公十四年》:“十有四年春正月,公会郑伯于曹。无冰。夏五。”《春秋·庄公二十四年》:“冬,戎侵曹。曹羁出奔陈。赤归于曹。郭公。”语法:夏五郭公作宾语、定语;指文字脱漏。
- 11 春去夏来
- 春天过去,夏天到来。形容时光流逝语法:春去夏来作宾语、状语;形容时光流逝。示例:春去夏来年复年,生歌死哭长相守
- 12 无冬历夏
- 谓一年到头。出处:《中国民间故事选·天池水》:“这水呀,无冬历夏,总是一个劲儿地淌。”语法:无冬历夏作定语、状语;用于书面语。
- 13 轻裘缓带
- 轻暖的皮袍,宽松的腰带。形容从容闲适。出处:《晋书 羊祜传》:“在军常轻裘缓带,身不被甲,铃阁之下,侍卫者不过十数人。”语法:轻裘缓带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形容从容闲适。示例:《雪岩外传》第六回:“见他用两个小厮扶着,轻裘缓带的款步到来,果然是好个从容模样。”
- 14 缓带轻裘
- 缓:宽松;裘:皮衣。轻暖的皮袍,宽松的腰带。形容从容儒雅的风度出处: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后梁均王贞明元年》:“明日,王缓带轻裘而进,令张彦之卒擐甲执兵,翼马而从。”语法:缓带轻裘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从容闲适。示例:明·程登吉《幼学琼林》第二卷:“缓带轻裘,羊叔子乃斯文主将;葛巾野服,陶渊明真陆地神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