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五郭公简介
夏五郭公的意思
解释:
《春秋》一书中,“夏五”后缺“月”字,“郭公”下未记事。比喻文字脱漏。
出处:
《春秋·桓公十四年》:“十有四年春正月,公会郑伯于曹。无冰。夏五。”《春秋·庄公二十四年》:“冬,戎侵曹。曹羁出奔陈。赤归于曹。郭公。”
语法:
夏五郭公作宾语、定语;指文字脱漏。
夏五郭公相关词语
- 1 五谷丰稔
- 五谷:稻、黍、稷、麦、菽的总称,泛指各种谷物;稔:庄稼成熟。指年成好,农作物丰收出处:唐·韦嗣立《论刑法多滥疏》:“风雨以时,则五谷丰稔。”语法:五谷丰稔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书面语。
- 2 五里云雾
- 令人迷惑的纠纷或混乱,迷离恍惚、不明真相的境界出处:清·无垢道人《八仙全传》第13回:“那窗外的孙杰却被三姊弄得如在五里云雾中。”语法:五里云雾作宾语;指不明真相的境界。示例:这让我如堕五里云雾之中
- 3 五斗先生
- 唐 王绩 别号。
- 4 国耳忘家,公耳忘私
- 为了公事而忘记私事,为了国事而忘记家事。形容一心为公为国出处:东汉·班固《汉书·贾谊传》:“则为人臣者主耳忘身,国耳忘家,公耳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去,唯义所生。”语法:国耳忘家,公耳忘私作谓语、定语;可分开使用。
- 5 春去夏来
- 春天过去,夏天到来。形容时光流逝语法:春去夏来作宾语、状语;形容时光流逝。示例:春去夏来年复年,生歌死哭长相守
- 6 名公大笔
- 名家的大手笔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8回:“名公大笔,却是本家风味。”语法:名公大笔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作品等。
- 7 砥节守公
- 砥:磨刀石;节:节操。磨砺名节,奉行公事出处:《明史·梁材传》:“砥节守公如一日,帝眷亦甚厚。”语法:砥节守公作谓语;指人有气节。
- 8 挨三顶五
- 形容人多,连接不断。出处:明 冯梦龙《古今小说 穷马周遭际卖塠媪》第五卷:“但见红尘滚滚,车马纷纷,许多商贩客人驮着货物,挨三顶五的进店安歇。”语法:挨三顶五联合式;作定语;形容人多。示例:但见红尘滚滚,车马纷纷,许多商贩客人驮着货物,挨三顶五的进店安歇。(明 冯梦龙《古今小说》卷五)
- 9 景公求雨
- 祈求龙王降雨的迷信活动。比喻统治者体恤民情,顺应民意出处:春秋·齐·晏婴《晏子春秋·内篇谏上》:“于是景公出野暴露。三日,天果大雨,民尽得种时。”语法:景公求雨作宾语、定语;指不能脱离群众。示例:领导干部应该学习景公求雨,体恤民情
- 10 五音六律
- 五音:指宫、商、角、徵、羽五个音阶;六律:定乐器的标准。指古代音律。后也泛指音乐。出处:《尚书·益稷》:“予欲闻六律,五声,八音,在治忽;以出纳五言,汝听。”《孟子·离娄上》:“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语法:五音六律作主语、宾语、定语;指音乐。示例:清·无名氏《说呼全传》第二回:“那些五音六律、南北九宫,箫管丝弦,无一不精。”
- 11 奉公不阿
- 奉行公事而不去迎合别人。出处:《东观汉记·李恂》:“恂奉公不阿,为宪所奏免。”语法:奉公不阿作谓语、定语;指人很刚直。示例:我喜欢他那奉公不阿的性格
- 12 五行俱下
- 谓读书敏捷神速。出处:晋·华峤《汉书》:“故世称‘应世叔读书,五行俱下。’”语法:五行俱下作谓语、定语;形容阅读的速度极快。示例:元·李治《敬斋古今注》第四卷:“应奉读书,五行俱下,宋孝武读书奏,能七行俱下,善言其敏也。”
- 13 洁己奉公
- 保持自身廉洁,一心奉行公事。出处:《宋书·林邑传》:“法命肃齐,文武毕力,洁己奉公,以身率下。”语法:洁己奉公作谓语、定语;指廉洁奉公。示例: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13回:“万想不到果真总督大人还要当当,真算得洁己奉公第一等好官了。”
- 14 三五成群
- 三个一伙;五个一群;指几个人在一起。出处:明 余继登《典故纪闻》:“三五成群,高谈嬉笑。”语法:三五成群主谓式;作谓语、状语;用于人群的分散。示例:一般也有轻薄少年及儿童之辈,见他又挑柴,又读书,三五成群,把他嘲笑戏侮。(明 冯梦龙《古今小说》卷二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