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巾野服简介
葛巾野服的意思
解释:
葛巾:用葛布缝制的头巾。戴葛布头巾,穿乡野粗布衣服。指隐士或道士的服饰
出处: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二卷:“这国能葛巾野服,扮作了道童模样。”
语法:
葛巾野服作宾语、定语;用于人的服饰。
示例: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八回:“蘧太守也换了葛巾野服,拄着天台藤杖,出来陪坐。”
葛巾野服的近反义词
- 近义词
- 葛巾布袍
葛巾野服相关词语
- 1 横尸遍野
- 杀得到处都是尸体语法:横尸遍野作状语、定语;指战争等。示例:这场战争杀得横尸遍野,血流成河
- 2 金声玉服
- 见“金声玉色”。出处:战国·宋·墨翟《墨子·经说》:“实,其志气之见也;使人如己,不若金声玉服。”语法:金声玉服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孙诒让《墨子闲诂》:“言其实充美则见于外者,若金声玉服之昭著,即所谓荣也。”
- 3 安生服业
- 服:从事。平稳地生活,安心地从事自己的生业出处:梁斌《红旗谱》:“她想到冯老兰,不一定肯让朱老忠安生服业地活下去,她的心情更加忧惧不安。”语法:安生服业作谓语、状语;指安居乐业。示例:你要好好安生服业,养家活口
- 4 稗官野史
- 稗官:古代其职为搜集街谈巷议、风俗故事;供皇帝省览的小官。野史:古代私家编撰的史书。泛称记载轶闻琐事的作品即小说野史之类。出处: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37卷:“话说世间稗官野史中,多有记载那遇神、遇仙、遇鬼、遇怪,情欲相感之事。”语法:稗官野史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旧时小说、杂史的统称。示例:如今我要将这碑记付给文人墨士,做为稗官野史,流传海内。(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七十回)
- 5 雨巾风帽
- 遮蔽风雨的头巾和帽子。常借指浪游之客。出处:宋·朱敦儒《感皇恩·游□□园感旧》词:“主人好事,坐客雨巾风帽。”宋·陈三聘《梦玉人引》词:“雨巾风帽,昔追游、谁念旧踪迹。”语法:雨巾风帽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6 麤服乱头
- 粗劣的衣服,蓬乱的头发。谓不加修饰。示例: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容止》:“ 裴令公 有儁容儀,脱冠冕,麤服亂頭皆好,時人以爲玉人。” 明 王世贞 《祝希哲小简墨迹跋》:“書極潦草,中有結法,時時得佳字,豈 晉 人謂 裴叔則 麤服亂頭亦自好耶?”
- 7 野火烧不尽
- 野火不能烧尽野草示例:我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者的革命精神是摧不垮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 8 输心服意
- 犹言真心顺从。出处:《快心编初集》第四回:“然说到要做会讨采,却无人便肯输心服意,也有回的,也有许的,也有求减的,也有应承了原不与的。”语法:输心服意作定语、状语;用于处事。
- 9 义兵不攻服
- 服:降服归顺者。主持正义的军队不去攻打已经降服归顺的士兵。出处:《吕氏春秋·长攻》:“不然。吾闻之,义兵不攻服,仁者食饥饿。今服而攻之,非义兵也;饥而不食,非仁体也。不仁不义,虽得十越,吾不为也。”
- 10 巾车之恩
- 谓 汉光武帝刘秀 于 巾车乡 擒获 冯异 ,旋即赦而录用的故事。据《后汉书·冯异传》载:异 本为 王莽 郡掾,与 苗萌 共守 父城 拒 汉 。 光武 略地 颍川 ,攻 父城 不下,屯兵 巾车乡 。 异 间出行属县,为 汉 兵所执。时 异 从兄 孝 及同郡 丁綝 、 吕晏 并从 光武 ,因共荐 异 ,得召见。 异 遂归 汉 ,后为 光武 佐命功臣。 建武 六年春, 异 朝京师, 光武 引见后,赐以珍宝、衣服、钱帛。 异 谢曰:“臣闻 管仲 谓 桓公 曰;‘愿君无忘射钩,臣无忘槛车。’ 齐国 赖之。臣今亦愿国家无忘 河 北之难,小臣不敢忘 巾车 之恩。”
- 11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 野火不能烧尽野草,春天一到野草又长出来了。比喻富有生命力的事物,任何力量也扼杀不了出处:唐·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语法: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作分句;指很有生命力。示例:袁鹰《井冈翠竹》:“‘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到春天,漫山遍野,向大地显露着无限生机的,依然是那一望无际的青青翠竹!”
- 12 心悦诚服
- 由衷地高兴;真心地服气。指真诚地服气或服从。悦:愉快;诚:真心。出处:先秦 孟轲《孟子 公孙丑上》:“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语法:心悦诚服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示例:小弟若在两位才女跟前称了晚生,不但毫不委曲,并且心悦诚服。(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二十三回)
- 13 以渴服马
- 使马忍渴受训,从人驱遣。比喻用苛政治民,不能使人真心顺服。出处:《韩非子·外储说右下》:“造父为齐王驸驾,以渴服马,百日而服成……王曰:‘效驾于圃驾于圃中。’造父驱车入圃,马见圃池而走,造父不能禁。造父以渴服马久矣,今马见池,馯而走,虽造父不能治……”语法:以渴服马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 14 厌家鸡爱野雉
- 厌:憎恶;雉:野鸡。憎恶家鸡,喜欢野鸡。原意是晋庚翼把自己的书法喻为家鸡,把王羲之的书法喻为野鸡。比喻贱近贵远。出处:晋·何法盛《晋中兴书》第七卷:“在荆州与都下书云:‘小儿辈贱厌家鸡,爱野雉,皆进逸少书,须吾还,当比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