胁从罔治简介
胁从罔治的意思
解释:
罔治:不治罪。被迫跟从别人犯罪的,可以不予处治
出处:
《尚书·胤征》:“歼厥渠魁,胁从罔治。”
语法:
胁从罔治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胁从罔治的近反义词
- 近义词
英语翻译
- 英语:
Accomplices under duresse shall go unpunished.
胁从罔治相关词语
- 1 执意不从
- 执:坚持。从:依从。坚持自己的意见,不肯依从他人。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你若执意不从,惹他性起,一时翻过脸来,骂一顿,打一顿,你待走上天去。”语法:执意不从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示例:你们想明天就是交易的日期,劝他等一天,他一定不肯,再四相留,他执意不从。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回
- 2 从者如云
- 从:跟随。跟从的人像云一样多。形容追随者很多出处:宋·陈亮《祭陈肖夫文》:“从者如云,得者宁几?”语法:从者如云作谓语、定语;用于响应的人很多。示例:余秋雨《关于嫉妒》:“遭妒者缩头藏脸,无地自容,而嫉妒者义正词严,从者如云。”
- 3 舍本从末
- 舍:放弃,舍弃;逐:追求。抛弃根本,追求枝节。比喻做事不注意根本,而只抓细微末节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39卷:“自己亲族贫乏,尚不肯周济分文,到得此辈募缘,偏肯整几两价布施,岂不是舍本从末的痴汉!”语法:舍本从末作谓语、宾语、定语、状语;指本末倒置。
- 4 拨乱反治
- 犹拨乱反正。指消除混乱局面,恢复正常秩序。出处:元 马致远《陈抟高卧》第一折:“区区见五代之乱,天下涂炭极矣,常有拨乱反治之志。”语法:拨乱反治作谓语、宾语;用于治国政策方面。示例:夫拨乱反治,苟无非常之才,其力固难以及远也。清·何焯《义门读书记·左传一》
- 5 治国安邦
- 治理国家,使之太平、安定。出处:元·无名氏《猿听经》第一折:“不能勾治国安邦朝帝阙,常只是披霜带月似檐中。”语法:治国安邦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王朔《谁比谁傻多少》:“咱们女人图什么?又不想开天辟地,治国安邦,图的不就是个舒服吗?”
- 6 降心相从
- 委屈自己的意愿;放弃成见;服从别人。出处:左丘明《左传 隐公二十八年》:“天祸卫国,君臣不协,以及此忧也。今天诱其衷,使皆降心以相从也。”语法:降心相从偏正式;作谓语、宾语;指委屈自己的意愿去服从别人。示例:既料中国人必不失和,而孤拔以一水师提督,挟盛气而来,谓闽官必降心相从,船局因垂手可得。(高阳《清宫外史》下册)
- 7 以夷治夷
- 利用外族或外国之间的矛盾,使其互相冲突,削减力量,以便控制或攻伐。出处:《明史 张祐传》:“以夷治夷,可不烦兵而下。”语法:以夷治夷作宾语、定语;指借助外界力量。
- 8 舍己从人
- 舍:弃;从:顺。放弃自己的意见,服从众人的主张。出处:《尚书 大禹谟》:“稽于众,舍己从人。”语法:舍己从人连动式;作谓语;含褒义。示例:贤契不替令郎纳采,今反舍己从人,教老夫心中如何能安。(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十五回)
- 9 随类相从
- 指按类归纳出处:《三国志·魏志·文帝纪》
- 10 胁不沾席
- 形容佛教徒勤苦修行。语本波栗湿缚尊者(胁尊者)勤修苦行,终不以胁至席的故事。见唐玄奘《大唐西域记·健驮逻国》。出处:语出波栗湿缚尊者(胁尊者)勤修苦行,终不以胁至席的故事。见唐玄奘《大唐西域记·健驮逻国》。语法:胁不沾席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11 从容指顾
- 指:手指;顾:眼看。动作和眼神十分沉着冷静。形容行动迅速而又从容。出处:宋·王安石《祭欧阳文忠公文》:“及夫发谋决策,从容指顾,立定大计,谓千载而一时。”
- 12 善善从长
- 善善:褒扬美德;从长:源远流长的意思。原指褒扬美德,源远流长。后用来比喻吸取别人的长处。出处:《公羊传·昭公二十年》:“君子之善善也长,恶恶也短;恶恶止其身,善善及子孙。”语法:善善从长作谓语、宾语;指褒扬美德。示例: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31回:“我们只好善善从长,不要说出那般诛心的话,叫人听着寒心。”
- 13 治乱强弱
- 指国家的安定与混乱,强大和弱小。出处:《韩非子·亡征》:“夫两尧不能相王,两桀不能相亡;亡王之机,必其治乱,其强弱相踦者也。”
- 14 螭魅罔两
- 螭:通“魑”,古代传说中山泽的鬼怪妖精。比喻各种各样的坏人出处: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宣公三年》:“螭魅罔两,莫能逢之。”语法:螭魅罔两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清·黄宗羲《七怪》:“王孙满之螭魅罔两,莫能逢之,言川泽山林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