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不血刃简介
军不血刃的意思
解释:
兵器上没有血。谓未交锋就取得胜利。
出处:
三国·蜀·诸葛亮《为后帝伐魏诏》:“故鸣条之役,军不血刃,牧野之师,商人倒戈。”
语法:
军不血刃作定语、状语;形容未经交战就取得胜利。
英语翻译
- 英语:
with blades innocent of blood
军不血刃相关词语
- 1 噤口不言
- 闭着嘴不说话出处:《寄白龙洞刘道人》
- 2 脑瓜不灵
- 指人不聪明,思想转不过弯来语法:脑瓜不灵作谓语、定语;用于不聪明的人。示例:他是一个脑瓜不灵的人
- 3 不经之说
- 指荒诞无稽、没有根据的话。出处:唐 无稹《迁庙议状》:“曷若削汉朝不经之说,征殷周可久之文,从亲尽则迁之常规,为万代不朽之定制。”语法:不经之说作主语、宾语;形容言论无根据。示例:自秦始统一宇宙,悍然尊大……多援符瑞不经之说,愚弄黔首。清·邹容《革命军》第一章
- 4 惶惶不安
- 惶惶:恐惧不安。指心中惊慌害怕;心神不安定。出处: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回:“董卓屯兵城外,每日带铁甲马军入城,横行街市,百姓惶惶不安。”语法:惶惶不安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状语;指心神不宁。示例:董卓屯兵城外,每日带铁甲马军入城,横行街市,百姓惶惶不安。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回
- 5 桀骜不逊
- 凶悍倔强,傲慢不顺从。出处:宋 陈亮《酌古论 先主》:“臣恐既解之后,胜者张势,败者阻险,桀骜不逊,以拒陛下。”语法:桀骜不逊作谓语、定语;指性情倔强凶暴不驯顺。示例:他一点也不桀骜不逊
- 6 毫不介意
- 毫:丝毫;介:进入。丝毫也不往心里去。也作“毫不在意”。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十六回:“众人如何得意,独他一个皆视有如无,毫不介意。因此众人嘲他越发呆了。”语法:毫不介意偏正式;作谓语;指丝毫不往心里去。示例:对于这些误会,他毫不介意。
- 7 庆父不死,鲁难未已
- 不杀掉庆父,鲁国的灾难不会停止。比喻不清除制造内乱的罪魁祸首,就得不到安宁。出处:先秦 左丘明《左传 闵公元年》:“不去庆父,鲁难未已。”语法:庆父不死,鲁难未已复句式;作宾语、分句;含贬义。示例:庆父不死,鲁难未已。战犯不除,国无宁日。这个道理,难道现在还不明白么?(毛泽东《南京政府向何处去?》)
- 8 一丝不挂
- 原为佛家语;比喻没有尘世俗念的丝毫牵挂。现形容赤身裸体。出处:宋 黄庭坚《僧景宗相访寄法王航禅师》:“一丝不挂鱼脱渊,万古同归蚁旋磨。”语法:一丝不挂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示例:鲁迅《故事新编 起死》:“全身赤条条的一丝不挂。”
- 9 死不回头
- 指到死也不反悔,形容意志坚决出处:曲波《林海雪原》:“谁知你是死不回头,狡猾诡诈来利用我们的宽大政策!”语法:死不回头作谓语、定语;指执迷不悟。示例:张洁《沉重的翅膀》:“有死不回头的执拗;有准备应付一切变故的镇定……”
- 10 伏尸流血
- 伏尸:横尸在地。指人死亡。形容杀人众多出处:东汉·班固《汉书·主父偃传》:“古之人君一怒必伏尸流血,故圣王重行之。”语法:伏尸流血作谓语、定语;用于战争等。示例:《魏书·昭成子孙列传》:“天赐六年,天文多变,占者云当有逆臣伏尸流血。”
- 11 素不相识
- 向来不认识。素:平时;识:了解。出处:晋 陈寿《三国志 吴志 陆瑁传》:“及同郡徐原,爱居会稽,素不相识,临死遗书,托以孤弱。”语法:素不相识偏正式;作谓语;含褒义,用于人。示例:船儿只管乘风破浪的一直的走,走向那素不相识的他乡。(冰心《寄小读者 通讯十八》)
- 12 不学面墙
- 面墙:面对墙壁,一无所见。形容不学习而无知出处:《尚书·周官》:“不学墙面,莅事惟烦。”语法:不学面墙作定语;用于劝诫人。示例:清·钱谦益《向言》:“《诗》、《书》观古文者,何以贤于不学面墙者乎!”
- 13 比众不同
- 与大家相比,大不一样。出处: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四回:“原来悟空筋斗云比众不同,十分快疾,把个金星撇在脑后,先至南天门外。”语法:比众不同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出色。示例:蔡东藩《五代史演义》第32回:“真个是皇亲国戚,比众不同。”
- 14 不郞不秀
- 不稂不莠。比喻不成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