纡佩金紫简介
纡佩金紫的意思
解释:
身佩印绶。指身居高位。金,指印;紫,指绶色。
出处:
汉 蔡邕《陈太丘碑文》:“纡佩金紫,光国垂勋。”
语法:
纡佩金紫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示例:
猥先诸君纡佩金紫,且喜且惭。《后汉书 马援传》
纡佩金紫相关词语
- 1 金题玉躞
- 金题:用泥金书写的题签;玉躞:系缚书卷的玉别子(又称插签)。指极精美的书画或书籍的装璜。出处:宋 米芾《书史》:“隋唐藏书,皆金题玉躞,锦贉绣褫。”语法:金题玉躞作宾语、定语;用于书籍等。
- 2 敲金戛玉
- 见“敲金击石”。出处:清·李百川《绿野仙踪》第三回:“见头场七篇,敲金戛玉,句句皆盛世元音。”语法:敲金戛玉作宾语、定语;用于声音等。示例:蔡东藩《明史演义》第16回:“重睹汉官仪制,束带峨冠,备聆盛世元音,敲金戛玉。”
- 3 栎阳雨金
- 《史记·秦本纪》:“扞献公呴十八年,雨金栎阳。”张守节正义:“言雨金于秦国都,明金瑞见也。”后因以“栎阳雨金”喻意外的恩赐。出处:《史记·秦本纪》:“扞献公呴十八年,雨金栎阳。”张守节正义:“言雨金于秦国都,明金瑞见也。”语法:栎阳雨金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示例:北周·庾信《谢赵王赍丝布等启》:“陈留下粟,有愧深恩;栎阳雨金,翻惭曲施。”
- 4 纡青佩紫
- 比喻显贵。同“纡青拖紫”。出处:《隋书 卢思道传》:“外呈厚貌,内蕴百心,繇是则纡青佩紫,牧州典郡。”语法:纡青佩紫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5 点铁成金
- 原指古代方士能用丹药将铁(石)点化成金子;现多比喻修改文章、绘画或摘引词句略加改动即成佳作妙语。也比喻教师善于开导学生。出处:宋 黄庭坚《答洪驹父书》:“古之能为文章者,真能陶冶万物,虽取古人之陈言入于翰墨,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也。”语法:点铁成金兼语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示例:真是点铁成金,会者不难,只改得二三十个字,便通篇改观了。(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十三回)
- 6 金钗细合
- 金钗和钿合。传说中唐玄宗与杨贵妃定情的信物。出处:唐·陈鸿《长恨歌传》:“进见之日,奏《霓裳羽衣曲》以导之;定情之夕,授金钗钿合以固之。又命戴步摇,垂金璫。”
- 7 点金成铁
- 用以比喻把好文章改坏。也比喻把好事办坏。出处: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 真觉大师灵照》:“问:‘还丹一粒,点铁成金;至理一言,点凡成圣。请师一点。’师曰:‘还知齐云点金成铁吗?’曰:‘点金成铁,未之前闻。至理一言,敢希垂示!’语法:点金成铁兼语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示例:郑振铎《中国俗文学史》第九章:“显然是脱胎于马氏这一篇《借马》,却点金成铁,变成了恶俗不堪入耳目的东西了。”
- 8 燕骏千金
- 战国时,燕昭王即位后急于招揽人才。郭隗以马为喻,说古代君王悬赏千金卖千里马,三年后得一死马,用五百金买下马骨,于是不到一年,得到三匹千里马,劝说燕昭王若能真心求贤,贤士将闻风而至。见《战国策·燕策一》。后以“燕骏千金”为招纳贤士之典。出处:战国时,燕昭王即位后急于招揽人才。郭隗以马为喻,说古代君王悬赏千金卖千里马,三年后得一死马,用五百金买下马骨,于是不到一年,得到三匹千里马,劝说燕昭王若能真心求贤,贤士将闻风而至。见《战国策·燕策一》。语法:燕骏千金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9 东箭南金
- 东方的竹箭,南方的铜,古时都认为是上品。比喻可宝贵的人才。出处:唐 罗隐《秋夜寄进士顾荣》诗:“空羡良朋尽高价,可怜东箭与南金。”语法:东箭南金联合式;作主语、宾语;比喻优秀的人才。示例:清·林则徐《杭嘉湖三郡观风告示》:“请陈众乐以遍观;东箭南金,肯入宝山而空返?”
- 10 金碧辉映
- 同“金碧辉煌”。出处:明·谢肇淛《滇略》卷四“点苍、鸡足、大鼎之间,缁徒云集,搭桂兰若,金碧辉映相若。”语法:金碧辉映作谓语、定语;指光彩夺目。示例:庙貌巍峨,金碧辉映。清·百一居士《壶天录》卷下
- 11 金镶玉裹
- 喻荣华的生活。出处:清·蒋士铨《空谷香·饮刃》:“可又来,他自有雌雄一窠,受用着金镶玉裹,成就了富贵的姻缘,要穷人做什么。”语法:金镶玉裹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 12 金字招牌
- 旧时商店用金粉涂字的招牌;也指商店资金雄厚;信誉卓著。现比喻人炫耀的名义或称号。也作“金字牌匾”。出处:清 曾朴《孽海花》第25回:“总算一帆风顺,文武全才的金字招牌,还高高挂着。”语法:金字招牌偏正式;作主语、定语、宾语;含贬义。示例:鲁迅《且介亭杂文·以眼还眼》:“他们就将‘民治’的金字招牌踏得粉碎,何况其他?”
- 13 万红千紫
- 形容百花齐放,色彩艳丽。也比喻事物丰富多彩出处:明·郭勋《英烈传》第二回:“春初花放,万红千紫斗芳菲。”语法:万红千紫作谓语、定语;指事物丰富多彩。
- 14 清都紫微
- 神话传说中天帝所居之宫阙。出处:战国·郑·列御寇《列子·周穆王》:“王实以为清都紫微,钧天广乐,旁之所居。”语法:清都紫微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示例:唐·李白《汉东紫阳先生碑铭》:“始八岁经仙城山……有清都紫微之遐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