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字典在线查字 / 兵来将敌,水来土堰
兵来将敌,水来土堰的拼音,兵来将敌,水来土堰的近反义词,兵来将敌,水来土堰是什么意思
- bīng兵
- lái来
- jiàng将
- dí敌
- shuǐ水
- lái来
- tǔ土
- yàn堰
兵来将敌,水来土堰简介
兵来将敌,水来土堰的意思
解释:
敌:对抗;堰:拦河坝。敌人来了派将军抵挡,大水来了用土去掩盖。比喻针锋相对,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灵活的对付办法
出处:
元 无名氏《云台门》第一折:“兵来将敌,水来土堰,兄弟也,你领兵就随着我来,不可延迟也。”
语法:
兵来将敌,水来土堰复句式;作主语、定语;比喻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对策。
兵来将敌,水来土堰的近反义词
- 近义词
-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英语翻译
- 英语:
give tit for tat
兵来将敌,水来土堰相关词语
- 1 山砠水厓
- 石山和水滨。泛指荒僻的处所。出处:宋·欧阳修《张子野墓志铭》:“山砠水厓,穷居独处;思从曩人,邈不可得。”语法:山砠水厓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2 同仇敌慨
- 见“同仇敌忾”。出处: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五论“文人相轻”——明术》:“读者大众的对于某一作者,是未必和‘批评’或‘批判’者同仇敌慨的。”语法:同仇敌慨作谓语、定语;指共同作战。
- 3 交淡若水
- 指道义上的往来。出处:《庄子·山水》:“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语法:交淡若水作宾语、定语;指道义上的往来。
- 4 来迎去送
- 来者迎之,去者送之出处:五代 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 销魂桥》:“长安东灞陵有桥,来迎去送皆至此桥,为离别之地,故人呼之‘销魂桥’。”语法:来迎去送作主语、宾语、定语;指接待。示例:她在单位干来迎去送的工作
- 5 歠菽饮水
- 喝豆粥饮白水。喻生活清苦。出处:汉·桓宽《盐铁论·孝养》:“歠菽饮水,足以致其敬。”语法:歠菽饮水作谓语、定语;指生活清苦。示例:《晋书·翟庄传》:“晚节亦不复钓,端居筚门,歠菽饮水。”
- 6 水激则旱
- 指水流受阻,激而劲悍。比喻越受阻挠,越能激起力量。出处:《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水激则旱兮,矢激则远。”
- 7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
- 溥:通“普”,普遍,全。苍天之下都是天子的辖地。指大一统思想出处:《诗经·小雅·北山》:“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语法:溥天之下,莫非王土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8 折冲将军
- 折冲:挫退敌方的战车。三国时魏国大将乐进的封号。指英勇无比的人出处: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折冲将军乐进。”语法:折冲将军作宾语、定语;用于人。示例:明·酉阳野史《续三国演义》第18回:“一将当先出马,乃赵王驾下前部先锋、折冲将军张泓也。”
- 9 水流花谢
- 谢:脱落。指河水流逝,花儿也凋谢了。形容景色凋零残败,用来比喻局面残破,好景已不存在,无法挽回。亦作“花谢水流”。出处:明·胡文焕《群音类选·》:“水流花谢,春事竟茫然。”语法:水流花谢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示例:清·吴道潜《骆宾王遗墓诗》:“水流花谢魂安在,空有骚人赋大招。”
- 10 沾泥带水
- 比喻说话、写文章不简洁或办事不干脆。出处:清·李渔《闲情偶寄·演习·授曲》:“一有字迹,则沾泥带水,有不如无矣。”语法:沾泥带水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比喻句。
- 11 将明之材
- 将:执行;明:辩明。旧指有辅佐帝王,执掌政事的才能。出处:《诗经·大雅·烝民》:“肃肃王命,仲山甫将之;邦国若否,仲山甫明之。”《汉书·刑法志》:“有司无仲山父将明之材,不能因时广宣主恩,建立明制,为一代之法。”
- 12 君子之接如水
- 亦作“ 君子之交淡如水 ”、“君子之交淡若水”。谓贤者之交谊,平淡如水,不尚虚华。解释君子:品行端正的人。君子的交往清淡如水,而不是互相拉拢、利用。
- 13 鸷鸟将击,卑飞敛翼
- 比喻欲擒故纵,伺机而后发。出处:《六韬 发启》:“鸷鸟将击,卑飞敛翼;猛兽将搏,弭耳俯伏。”语法:鸷鸟将击,卑飞敛翼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处事。示例:贤弟,且不要使性气,鸷鸟将击,卑飞敛翼。明 无名氏《鸣凤记 南北分别》
- 14 踏破铁鞋无觅处算来全不费工夫
- 见“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